您现在的位置:

阜新市细河区:打造省级“双创”示范基地

发布时间:2021-07-29 17:41:03 | 来源:阜新市人民政府网站 | 责任编辑:牛志鑫

作为全省唯一城区型“双创”示范区,近年来,细河区深入开展“双招双引”工作,大力调整产业结构,通过建设互联网+产业园区、科技成果转化、实施创新创业项目集聚等系统工程,进一步激发创新创业人才活力,推进创新创业项目在细河聚集,形成人才流入、校企互动、产业升级、项目牵引的良好工作态势。

细河区创新思维,发挥房产价格低廉、人力资源丰富、用工成本较低的优势,把项目建设和人才引进聚焦到做大做强电子信息服务特色产业上来,主动对接辽宁工大等高校、院所,围绕电子信息服务、互联网+信息产业,成功举办了阜新市互联网+产业园区孵化基地人才服务、创新创业展示会等各类引才活动,吸引联想集团等20余家科技创新企业和200余人各领域人才来细河区发展。培育和扶持辽西(阜新)人力资源产业园项目、国家生猪(阜新)市场、银盛业服务外包、四合大数据等一批发展模式创新、产业特色鲜明的电子商务企业做大做强。

细河区积极推进人才与互联网+信息产业、电子商务等创新创业产业深度融合,利用人力资源丰富、用工成本低、土地资源丰富的特点和优势,吸引一批创新型企业落户,带来一批创新、创业人才和核心技术人才。两年来,提供岗位3000余个,与企业对接人才2000余人次。建立了人才项目“办事处”、服务人才工作站等工作模式,指派一名负责人,带领一个服务团队,专门办理企业入驻、项目落地、人才落户等问题,全程提供优质服务。

细河区创新“工学交替”“产学结合”“校企合作”等模式,加大产业发展所需人才培养。阜新圆梦创业孵化基地、银盛业服务外包、四合大数据等互联网信息等企业作为创新创业企业代表,能够吸引辽宁工大、阜新高专等大中专毕业生在本地创业就业,有效扭转了我市大中专毕业生外流严重问题。通过开展与江苏盐城、新疆石河子等地区人才交流、项目合作、挂职选派、聘请技术顾问等形式,引进国家级旅游专家魏小安团队、中国科学院理化研究所副所长蔡京辉教授团队、电子科技大学陈万军团队、辽宁工程技术大学科研团队陈洪月团队共同开展技术协同攻关和科技成果转化,为产业发展升级提供智力支持。通过校企合作模式,提高了服务外包人才的专业性、实用性,有效解决了高端人才不足等制约发展的瓶颈问题。建立辽宁工大产业技术研究院,以线性压缩机、智能装备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为发展方向,构建具有战略性、创新型的区校企合作新模式。与科技型企业合作成立项目研发团队和大数据分析团队,全方位咨询、指导、培训、服务双创产业发展。新建市产业共性技术创新中心1个、市专业技术创新中心3个、转序列市专业技术创新中心5个。阜新圆梦创业孵化基地成立擅变创新科技研发中心,与北京中关村彩色鲤鱼科技有限公司签约,科技成果转化平台上线试运行。截至目前,该平台已登记科技人员400余人,发布近万条科技信息。

通过建设省级“双创”示范基地,细河创新创业活力进一步释放。近两年市场主体持续增加,2019年末达到18965户,比2018年增加1102户,2020年上半年数量超过2019年全年,达到19615户,创业带动就业2万余人。深化与中国地质大学、中国传媒大学、辽宁工程技术大学等省内外10余所高校院所开展深度合作,联合开展科技研发和成果转化,促进企业创新发展、产业转型升级。通过开展项目合作、聘请技术顾问等形式,引进各领域专家人才15人、高端人才200余人。

细河区壮大发展“双创”示范基地,大力开展“双创”项目集聚工程,在园区规划370亩科技成果转化基地,加快推进“飞地”服务平台建设,全面承接科技成果就地转化。围绕华唐服务外包和四合大数据、辽宁工大科技创新产业园,积极引进电子信息服务企业,推进自主科技项目研发,打造第三方电子信息服务和科技成果孵化集聚区;整合紫金财富广场孵化企业,打造人才培训培养、创业孵化功能齐备的创新创业集聚区。吸引一批科技创新企业、众创空间、孵化项目落户,积极与北京中关村创业大街达成合作,引进知名大型现代服务外包企业,进一步开发新技术,促进新行业,培育新业态,打造新优势。

目前,细河全域创新创业新模式已经形成,将充分利用好“省‘双创’示范基地”这一品牌,大力引进人才创业培训、创新项目孵化基地、众创空间等项目。扶持创新创业带头人,激发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活力,大力发展新兴业态,积极承接省外信息服务外包产业转移,建好“双创”示范基地和互联网+产业园区,培育壮大细河互联网+服务外包等特色产业,创新创业环境持续改善,创新创业主体日益多元,进一步繁荣市场供需两端,扭转人才引进难、留不住、层次低等局面。


文章来源:阜新市人民政府网站

相关阅读

 
分享到: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电话: 86-10-88828000 京ICP证 040089号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 京公网安备110108006329号 京网文[2011]0252-0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