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文化传承创新永无止境

发布时间:2021-02-24 16:16:44 | 来源:新华网 | 责任编辑:牛志鑫

春节期间,两档传统文化节目刷爆朋友圈。一是河南春晚舞蹈节目《唐宫夜宴》,从演员的服饰、妆容、动作,再到5G+AR技术加持的场景,充分再现宫廷夜宴盛况,让观众穿越千年,领略“鬓云欲度香腮雪,衣香袂影是盛唐”的别样风情。二是央视大型文化节目《典籍里的中国》首期利用古今对话、时空转换的演绎手法,讲述汉代伏生传《尚书》的感人故事,演员的精彩演出将晦涩难读的传统典籍带入大众视野,展现了中华传统文化的家国情怀与民本思想。

在众多春节综艺节目、令人眼花撩乱的各类表演中,传统文化节目成功“出圈”,既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匠心独具的艺术创作引发一波传统文化热潮。其实,不止这两档节目,近年来,以《上新了·故宫》《国家宝藏》《中国诗词大会》《经典咏流传》等为代表的传统文化节目,从深厚的历史积淀中寻找创作切入口加以放大,在形态呈现、内容设计和传播途径上,均融入了鲜明的时代特征,激发了大众接受并发扬传统文化的意愿。这些节目成功“出圈”表明,传统文化的传承创新之路越走越宽,推陈出新永无止境。

注重内容创新,增强文化感染力。好的传统需要坚守,但传统文化只有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才能获得持久生命力。传统文化节目如何在传统与现代中找到契合点,在传播过程中找到受众“最大公约数”,需要创作者在内容设计上不断创新。《国家宝藏》中穿插舞台剧,通过戏剧化表演将国宝的历史知识传达给观众,严肃厚重的内容变得直观可感,让文物真正“活”起来。《上新了·故宫》通过年轻化的语言和视角进行创新,在主题设置上加入不少“流行语”,“紫禁城的学霸”“皇帝的秘密花园”这些“萌化”的表达活泼生动,符合时代特色,收获一大批年轻粉丝。

着力技术创新,提高文化表现力。技术是文化的载体,文化和艺术不能置身于技术创新之外。文化和技术的交流融合,会迸发出新的艺术形态。近年来,随着新兴技术的推广,很多传统文化节目融入VR、AR、人工智能、全息投影等技术,更有表现力和冲击力。《国家宝藏》中,通过全息投影技术让观众直接看到三维立体的文物,观众身临其境,极具震撼力。艺术和技术、美学和科学交相呼应、相互渗透,让观众看到“活”的文物、感受到鲜明的历史,更易接受传统文化蕴含的深厚文化信息。

突出时代特色,增强文化生命力。创作者既要从深厚的传统文化底蕴中寻找创作源泉,也要从多彩的现实生活中搜集时代素材。疫情防控期间,《中国诗词大会》就在题目设计中融入家国情怀,增设了与防疫有关的内容。《经典咏流传》坚持“和诗而歌”特色,将传统古诗词与当下流行音乐相结合,每首歌曲都融入时代元素,使古诗词打破“高冷”重回民间,在当下语境中引起强烈共鸣。既注重历史积淀,又融入时代精神,传统文化将迸发旺盛的生命力。

传统文化节目担负着传承优秀文化的重要职责,坚持创作初心,深挖文化内涵,顺应时代潮流,将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地融入节目中,才能获得观众的持久喜爱,不断增强文化自信。(徐海)

文章来源:新华网

相关阅读

 
分享到: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电话: 86-10-88828000 京ICP证 040089号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 京公网安备110108006329号 京网文[2011]0252-0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