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常州大学:插“双创”之翼 逐青春之梦

发布时间:2020-12-15 13:50:20 | 来源:新华网 | 责任编辑:牛志鑫

走进常州大学校园,你会发现“未毕业,先创业”已成为学生中的新风尚。不少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创新创业做项目,在实现梦想的路上奋力前行。常州大学高度重视“双创”人才培养,积极探索以创新创业为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将“双创”融入课程,营造浓厚的“双创”氛围。近三年,学校投入“双创”基金400余万元,涌现出400多个“双创”团队,3000多名学生参与其中,获得各种奖励百余项,激起创新创业浪潮中一朵朵闪亮的浪花。

“双创”人才不断涌现

2020年,对于龚亮来说,是不平凡的一年,由他领衔的“蜀姜筑梦”团队,以姜黄技术创新项目成功助力四川省犍为县产业精准扶贫,并在第十二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中荣获银奖。去年,该项目在教育部主办的第五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中荣获了银奖。

龚亮是常州大学商学院会计专业大四学生,他的家乡在四川。对家乡满怀深情的他自大一起,就尝试在电商平台销售四川特产创业,但一直反响平平。龚亮想要有所突破,但苦于缺少指导和方向。后来,他通过学院的“双创”课程,接触到常州大学徐德锋教授。徐德锋是江苏双创人才、从事姜黄的新药与保健品研发已有六七年。通过徐教授,龚亮了解到质量最佳的姜黄就产自他的老家四川,但由于缺乏技术指导和销售渠道,姜黄的产值一直停留在较低水平。截至2018年,四川省犍为县姜黄种植面积超过3万亩,可是年粗加工能力仅有0.5万吨。这引起了龚亮的关注。

2019年以来,他和徐教授多次来到犍为,深入田间地头,走进农户家中,了解姜黄种植的现状。回到学校后,龚亮牵头成立了“蜀姜筑梦”团队。团队15名同学跨4个学院近10个专业,利用各自所学的专业知识,在传统姜黄加工工艺基础上,打造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姜黄素绿色深加工技术,代替传统的手工清洗和煤烘炕加工技术,保证了姜黄产品的质量;研发出两种姜黄产品:解酒保肝的酒伴侣——蜀姜肽片产品和以姜黄为主的中药靶向祛痘膏;自主研发姜黄废弃物综合利用技术,将姜黄生产过程中的残渣废料做成姜黄猪饲料和甲鱼饲料添加剂。犍为多家农户使用后,反响不错。蜀姜模式已成功推广到当地10镇11乡共涉及945户种植农户,带领老乡致富奔小康!

无独有偶,常州大学商学院的缪安勤同学2014年就成立了“喵学叔”创业组织,是全国较早从事高校自媒体行业的团队,主营新媒体代运营及媒介投放。2016年,缪安勤创办了常州牧鲸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启动鲸益互动;2018年,推出了广告易货服务,免现金只收库存产品,平均年处理库存产品过亿;2019年,连续收购了数家盲盒机公司,重组推出自营盲盒机品牌——超级鲤盒,创造性地将盲盒与去库存相结合。如今,常州牧鲸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年营收近四千万,骨干团队基本来自常州大学商学院,当前公司正筹备在新三板上市。

今年27岁的陶晋是常州溧天国际贸易有限公司执行董事。在常州大学读书期间,陶晋被学校创新创业氛围所感染,在学长们的带动下,他于大二开始做校内文化传媒。“印象特别深的是那时候学校成立了常青藤创业社区,影响了一批人。”陶晋说,创业的种子从大二开始种下,在肥沃的土壤中生根发芽,舒枝散叶。目前公司年营业额达到3000多万元。年初疫情爆发,陶晋和同学们一起采购物资,发放给社会工作人员、环卫工人、交警等一线工作者。陶晋说:“我喜欢从创业到实业然后回馈社会,常大的校训是‘责任’,我一直牢记在心。”

三种路径助力梦圆

常州大学商学院副院长彭伟表示,近年来常州大学涌现出一批创业成功的校友,缪安勤、陶晋、龚亮都是创业教育的典型。“我们一直在思考,地方高校如何培养有国际视野、有创业精神、有社会责任的高质量校友,校友们交出了最美答卷。缪安勤的业务走出常州走进上海,陶晋业务面向国际,国际视野很鲜明,龚亮一直坚持在扶贫的道路上。他们不仅有社会担当,而且不断创新的精神激励着朋辈。”

如何培养双创人才,是常州大学不断思考的课题。近年来,常州大学商学院以创新创业为特色,在培养创新创业人才、推动“双创”事业发展方面不断助力,现已形成以教研结合、知行耦合、专创融合这三种路径为基础的教学模式。

“我们很多老师会把主持的国家级项目进行拆分,分解成一些学生创新创业实践项目,学生在参与老师的项目时,既完成了任务还能收获成长。”彭伟介绍,鼓励学生参加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获奖后对学生就业或者考研都有帮助,体现了研究服务于教学,服务人才培养的教研结合。

双创人才培养不能只是书面上的理论,关键还得有实践,培养出知行合一的人才。“这就要求我们要将理论教学和实践耦合,将国内外最新理论融入课堂,联系实践教学。”彭伟说,常州大学商学院拥有1个创业与企业经营管理综合训练中心(省级教学实验中心),老师在企业里也有一些试验基地给学生使用,带学生去参观、学习,坚持做到知行耦合。

“第三点是学院重点打造的,将专业教学和双创融合,这也是国家大力推动双创教育背景下,常州大学做出的探索,做了快十年了。”彭伟说,在平时教学中,将创业课程放在专业中,专业课程中加入创业元素,在知识的学习和实践的体验中,引导学生体验感悟生活从而激发创造天性。

常州大学商学院党委书记江涛涛表示,商学院的同学们始终保持锐意创新、不断创新的前进姿态,努力培养自己的理论功底、创新意识和思辨能力;商学院的教师不仅是“指导者”,更是“领跑者”,带领学生一起科研创新,做学生的“引路人”;在学院部门精心谋划下,师生合力,通过各类创新创业竞赛,激发更多学子投身于创新创业活动中,不断增强他们的创新创业能力,为他们实现梦想插上翅膀。

商学院对于高质量双创人才培养的探索和取得的成绩,是常州大学双创工作的一个缩影。近年来,常州大学通过赛事和实践结合,组建团队边参赛边创业实践,并让学弟学妹们加入进来,形成传帮带作用,体现出了优秀的创业特质,涌现出一批又一批“双创”人才和优质项目,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双丰收。(包海霞)


文章来源:新华网

相关阅读

 
分享到: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电话: 86-10-88828000 京ICP证 040089号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 京公网安备110108006329号 京网文[2011]0252-0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