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泸州江阳区推进基层社会治理创新实践

发布时间:2020-08-18 19:06:51 | 来源:人民网 | 责任编辑:牛志鑫

人民网成都8月17日电日前,历时7个月的泸州市江阳区首届基层社会治理创新大赛评审结果揭晓。全区15个镇街共计申报基层社会治理创新项目23个,涵盖小区治理、矛盾纠纷多元化解、社会组织孵化培育、社会治理智能化建设等多个方面。经过激烈角逐,最终综合评定出一等奖项目2个(邻玉街道邻江社区“刘太金工作室”建设等)、二等奖项目3个(华阳街道党群“邻里e家”试点工作等)、三等奖项目5个(蓝田街道“三定三化”精细化小区治理等)。

社会治理的重点在基层,难点也在基层。基层矛盾纠纷能否有效化解,基层群众的心气顺不顺,关乎治国安邦的基石牢不牢。直击基层治理的难点、堵点、痛点,江阳区主动思考,积极探路,在全区范围开展基层社会治理创新大赛,以全市首创之举,纵深推进基层社会治理精细化,着力打造基层社会治理特色品牌,助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建设。

百花齐放:因地制宜深耕自家“责任田”

基层治理涉及面宽、量大、事多,直接面对群众,社区治理、村落治理各有不同。全区各镇街以问题为导向,因地制宜,大胆试水,在思考中践行,在践行中提升,大力推进基层社会治理创新实践,各自在自家“责任田”探索治理新路。

华阳街道面对小区住户多、流动人口多、治理难题多等实际,率先探索党群“邻里e家”模式,建设“e先锋”“e文化”“e服务”“e自治”,通过线上党员带头、线下党群互动,以“小区人管小区事”促“小区事小区管”,实现“小区e家管、邻里一家亲”。

通滩镇基于特殊地理位置,即三市四县结合部,开展“社情民意大搜集、矛盾纠纷大排查、信访积案大化解、社会秩序大整治”边际联防四大活动,充分发挥人民调解委员会作用,结合边界村(社区)实际,全面排查矛盾纠纷、合理分析产生原因、依纪依法处理问题,夯实了边际联防基础、稳定了边际周边和谐。

邻玉街道邻江社区有7个居民小区,其中6个小区由原川南矿区家属区转变而来。随着川南矿区企业改革,由企业大包大揽,“吃大锅饭”模式逐步转变为小区居民自我管理服务。由此,社区充分发挥“四川好人”刘太金的影响力和号召力,顺势而为成立社会治理自治组织“刘太金工作室”。工作室打造出“领头雁工作坊、话疗坊、大姐文艺坊、盯盯拍坊、大哥修补坊、健康加油站”等社会治理活动品牌,整合资源全方位参与社会治理,并建立工作室与辖区企业协调会议制度,研究解决小区环境卫生、物业管理、矛盾纠纷、文体活动等诸多问题,实现工作室与企业、居民“双向互动”。

《丹林镇综治中心规范化实体化建设》《大山坪街道“坪安360”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南城街道白招牌社区:党建引领+小微治理》……各镇街结合自身实际,吹响了创新基层治理的号角,初步探索出一套务实管用的基层治理思路和办法,破解了多年未解决的治理“顽疾”。

共建共享:统筹协调凝聚治理合力

基层党组织是党执政大厦的根基,处在联系服务群众的最前沿。抓住党组织领导基层治理的主线,加强统筹协调、整合资源、多元共治、组织保障,构建一套系统、科学、实用、高效的体制机制,打造党委“领治”格局、政府“善治”思维、基层“共治”功能、民众“自治”意识、社会“法治”环境。

江阳区开展党建引领小区分类·········治理,在物业小区,健全“小区党组织+业委会+物业公司”三方联动治理体系,搭建民主议事平台,畅通居民参与小区治理服务渠道;在无物业小区,建立“小区党组织+自治委”治理体系,整合老旧小区改造等项目资源补齐民生短板,实现小区自我服务、有序更新;在散居楼栋,因地制宜拆墙并院、划分治理网格,建立网格(小区)党支部,探索社区集体公司兜底、市场化运作等物业管理模式,完善便民服务设施,使老小区焕发新活力。

推进网格治理“多网合一”,综合考虑管辖面积、人口数量、党员及党组织分布等因素,整合党建、综治、创文、城管等各类网格,调整优化网格设置,实现“多网融合、一网统筹”,推动形成“网格发现、社区呼叫、街道统筹、分级响应、协同处置”的工作格局。

茜草街道率先在全市建立司法所、派出所、基层法律服务所“三所联动”矛盾纠纷多元调解机制,充分整合司法、公安、法律专业人士“三股力量”,着力化解信访积案,打造了“和谐茜草”的基层实践样本。

智能化治理:信息支撑“线上+线下”融合

信息化也为基层矛盾纠纷化解注入新动力。借助信息化、网络化手段变革和创新基层社会治理和公共服务,不仅可以提高基层治理的公开性和透明度,让群众更好监督基层权力行使,还能简化服务流程,实现办事不出村和社区。

江阳区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推进阵地标准化建设,按照“建设标准化、功能多样化、管理规范化、服务亲民化”要求,以党建为引领,以需求为导向,构建以社区、园区、商圈党群服务中心为主,辐射网格(小区)、楼宇党群服务站的5分钟党建便民服务圈,把党群服务中心(站)打造成为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开展党组织活动、向群众宣传展示党建风采的“红色家园”;联通社区党组织、机关企事业单位、非公企业和社会组织的“共享家园”;为社区居民群众提供便捷、精准、丰富服务的“社区家园”。

北城街道建设基层治理大数据指挥平台,以数据融合和共享为途径,整合党建、网格、城管、民政、安全、小区六大板块资源,全面构建“党委政府统筹、一个平台集成、全域数据融合、上下协同联动”的数字化社会治理体系,在摸清底数、管控街面、重点人员监管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丹林镇投入30余万元,创新提炼“1446”模式,设立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室、法律咨询接待室、监控研判室、心理疏导干预室和群众接待大厅,设立4个开放式接待窗口,实现“一窗口”受理诉求、“一站式”服务群众的工作机制,现已作为全区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模板,在全区推广。

成效凸显:注入活力“治”出和谐有序

为基层治理找“好帮手”,江阳区大力培育由乡贤领衔的社会组织和引入第三方社会组织,参与村级事务。一个个群众自治新载体,拓展着基层治理的新路径,“治”出社会活力,“治”出和谐有序。

“刘太金工作室”首创志愿服务积分兑换机制,是广泛吸收社会组织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的可贵蓝本。刘太金在矛盾纠纷化解工作中,逐渐形成了“情、理、法”三步工作法。作为全市首支以全省优秀共产党员、“四川好人”命名的群防自治队伍,工作室汇集了调解能手、政策达人等120余人,年龄跨度从25岁到75岁,活跃在近130个小区、院坝、楼栋,服务群众近3000人。

通滩镇自“四大活动”开展以来,共排查并协调解决疑难重点信访积案8起,收集问题诉求154个,目前化解139个,正在办理的15个。

“在处理矛盾中,较大部分都是邻居间在建房子、田地等上面的一些纠纷,但吵着吵着就不可收拾,甚至会闹到互殴的场面,如果在双方矛盾刚起的时候,只要有人来调解一下,也就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了。”分水岭镇群工办负责人周正猛说。

为了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社会矛盾产生,江阳区大力推进矛盾纠纷联调联治,让诉源治理成为提升基层社会治理能力的重要推手,着力打造“赵满意工作室”,由调解成功率高、被人们亲切称为“赵满意”的法官赵晋福开展诉讼辅导、诉前调解等工作,将诉讼服务不断向前延伸。近一年来,“赵满意工作室”接待群众600余人,诉前调解各类纠纷327件。江阳逐步形成了“源头预防为先、非诉机制挺前、法院裁判终局”的诉源治理工作模式,走出了一条具有江阳特色、以司法服务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的创新发展之路。(侯涛牟泽锋)


文章来源:人民网

相关阅读

 
分享到: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电话: 86-10-88828000 京ICP证 040089号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 京公网安备110108006329号 京网文[2011]0252-0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