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国务院重磅政策激活“双创”稳就业

发布时间:2020-07-17 12:05:50 | 来源:中国经济时报 | 责任编辑:牛志鑫

就业是民生之本、财富之源,更是社会之“稳定器”。7月15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重申强调“必须贯彻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深入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以新动能支撑保就业保市场主体”。会议明确将从资金、场地、创业项目等方面重点支持高校毕业生、返乡农民工等重点群体创业就业。

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的专家认为,针对性地给予高校毕业生等重点就业群体“民之所需”的政策支持,在保障就业向好的同时也有助于新动能的进一步挖掘与释放,继而为经济的进一步复苏打开更大的空间和可能,利好经济社会稳定运行。

政之所向:为就业提供“支持+引导”

为深入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会议明确了四方面重磅举措:一是加大对创业创新主体的支持。二是鼓励双创示范基地建设大中小企业融通、跨区域融通发展平台。三是鼓励金融机构开展设备融资租赁和与创业相关的保险业务。四是实施创业带动就业示范行动。

政策背后涉及资金、场地、项目培训等事关“双创”所需保障与支持的“干货”,堪称“政之所向”正是“民之所需”。中国人民大学发展中国家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彭刚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创业创新是我国一直鼓励和有意扶持的,而资金、场地与创业项目正是创业主体最为关注的内容。

在资金支持方面,会议要求,中央预算内投资安排专项资金支持双创示范基地建设。在场地支持方面,会议要求,盘活闲置厂房、低效利用土地等,加强对双创重点项目支持。在项目支持方面,会议提出,推动企业、双创示范基地、互联网平台联合开展托育、养老、家政、旅游、电商等创业培训,引导择业观念,拓展就业空间。

彭刚分析,政府决策于市场与市场主体而言无疑有着“润滑剂”的作用。当前,就业问题被摆在“六稳”和“六保”任务中的首位,稳就业与稳企业之间千丝万缕的必然联系又让企业生存与就业岗位二者间的矛盾越发凸显。而“双创”作为激活企业发展与就业岗位的结合点,又是贯彻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有形载体,绝对有条件成为稳就业与保就业的一只强有力“抓手”。

对标重点就业群体有利于兜住就业底线

会议重申,必须贯彻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深入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以新动能支撑保就业保市场主体,尤其是支持高校毕业生、返乡农民工等重点群体创业就业。

在疫情和国内外错综复杂的形势综合导致的经济下行压力下,我国稳就业践行新增就业与减少失业并济的政策路径。国家统计局7月16日发布上半年经济运行数据显示,上半年,全国城镇新增就业人员564万人,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62.7%。6月份,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为5.7%,比5月份下降0.2个百分点。这显示上半年新增就业形势以及失业率控制纷纷向好。

不过,2020年高校毕业生规模再创新高,达到874万人,这将为下半年新增就业带来新的挑战。此时,国务院常务会议重申创新驱动与“双创”的重要性,正意在通过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打造又一消化新增就业的战略高地。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中国经济研究中心教授汪浩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对于就业目标,兑现全年预期目标并非难事,关键是如何让就业真正发挥社会稳定器的作用。他强调,就业水平是经济增长“下限”的重要组成,一旦失业率居高不下,势必会给社会带来不稳定的因素。

对于目前催生出的新的就业岗位需求,汪浩认为,需要着眼服务业,创造并释放更多需求,方可确保就业岗位有所增加“。减少失业的途径就是通过刺激经济增长达到减少失业、增加就业的初衷。”汪浩说,强调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正是要确保经济重新启动之后获得更强劲的发展新动能,从而形成通过释放发展潜力不断吸纳就业的正向循环。本报记者 李海楠

文章来源:中国经济时报

相关阅读

 
分享到: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电话: 86-10-88828000 京ICP证 040089号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 京公网安备110108006329号 京网文[2011]0252-0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