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战疫时期高校思政课之我见

发布时间:2020-03-09 15:40:39 | 来源:中国网 | 责任编辑:牛志鑫

作者:张福利,教授,博导,大连科技学院校长,曾在《党建文汇》和《学习强国》发表过经验典型文章:一堂因学校上了热搜而进行的思政课。

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和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先后强调,“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我们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就是要理直气壮开好思政课,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战疫时期,在思政课的教学实践中,更应该创新手段、办法,把思政课做实、做优、做强,把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落在实处,是各级学校正在努力探索的大课题。

网络思政教育是大学生思政教育在网络领域的新的教育方式,也是大学生思政教育现代化发展的必然趋势,是传统思政教育在网络上的延伸和发展,在教育形式和教育模式上具有很大的优势。尤其是当前新冠疫情背景下,网络思政教育充分发挥了其不受地域空间条件等限制的特有优势,对及时讲好中国故事、传播社会正能量、弘扬主流价值观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 案例教学、爱国教育 ———

在网络教学模式下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并在课程思政中发挥育人作用,应注重几方面问题:

首先,学生因疫情暂时不能返校,对于在家一月之久的大学生来说,难免会使他们产生焦虑心理或其他压力,比如对未知疾病的恐惧、对学习生活的调整、对父母关系的处理、对社会重大事件的思考、对网络真假舆情的困惑等。高校思政教育,应充分掌握学生的思想心理发展动态,在疫情防控期间,积极引导青年学生运用正确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去分析问题、认清形势,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定信仰者。

其次,在网络公开课中,做好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的有机结合。要及时将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和党中央决策部署贯穿到课堂中去,积极传播正能量,大力弘扬爱国精神;要将疫情防控内容贯穿融入教学,发挥好强信心、暖人心、聚民心的作用;要以疫情社会热点问题为案例,针对疫情防控期间出现的暖心故事、模范人物,特别是在高校中(医学院校教师、大学生志愿者、医学院校学生等)发生的感人事迹,要大力弘扬,深挖教学价值,讲好中国故事,引导他们做新时代优秀大学生;面对网络谣言,要直面问题,以透彻的学理分析回应学生、说服学生,引导学生树立信心、坚定信仰。


习近平总书记说:“中华民族历史上经历过很多磨难,但从来没有被压垮过,而是愈挫愈勇,不断在磨难中成长、从磨难中奋起”。要让青年学生深入了解,疫情发生以来,14亿中国人始终团结一心,众志成城,在抗击此次战役中凝结的“碧血丹心、精忠报国”的爱国精神,以及“中国人民在疫情防控中展现的中国力量、中国精神”。要让青年学生对国家有信心、对政府有信心、对制度有信心,坚信中国有能力打赢这场无硝烟的战役。这不但是感同身受的教学案例,更是一场亲临其境的信念教育、科学教育、道德教育和爱国教育,这不但体现了教育的本源,更是当下最好的“教材”和最感人的“课堂”。

——— 因势利导、价值引领 ———

自疫情发生以来,面对社会重大事件舆论之广、影响之大、互动之深,这些都将对大学生的心理、思想和行为产生深刻的影响。对于高等学校而言,我们看到,疫情发生以来,网络有关疫情热点事件铺天盖地而来,面对众说纷纭和防疫中出现的“短板”,我们应理直气壮,既要直面问题,更要积极引导。

面对李文亮事件、方方日记等问题,高校要从党和国家意志出发,以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为准绳,分辨是非曲直、衡量价值长短,实事求是、立场鲜明、有理有据地开展教育引领。在与大学生进行交流的过程中,不管是在教学过程中,还是在课余生活中,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必须注重对大学生的启发性教育。有人说,这是当前思想政治教育面对的“短板”,但就目前成果来看,我们完全有能力将之变成守正创新的“长板”。一方面,探索案例教学等新方式,把握发展的脉搏;另一方面,理论学习只有与实践相结合,才能更好地夯实思政教学的深度,实现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如此,才能构建“大思政”育人格局,形成更为强大的育人合力。


同时,要引导青年学生关注社会正能量事件,比如青年学生群体充分发挥自身的专业优势,通过网络媒介自发组织,积极主动加入志愿者服务的队伍中,承担起在社区或乡村的信息排查、原创歌曲创作、防疫知识宣讲等工作,在抗击疫情的战场上发挥着引领示范作用。

西南联大校长蒋梦麟曾说过:“强国之道,不在强兵,而在强民。强民之道,惟在养成健全之个人,创造进化的社会”。青少年阶段是人生的“拔节孕穗期”,最需要精心引导和栽培。高校要从防疫抗疫中挖掘教育素材,培养学生们的批判性思维,引导学生积极投入到相关领域的思考、总结和实践,培养好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 德育实践、朋辈教育 ———

疫情过后,高校要增加思政教育、第二课堂等方面的实践内容做中学、学中思、思中悟,引导学生积极的认识、体验与践行,有目的地优化了学生的德育教育。思想政治理论课以实践教学活动为载体,开展系列“爱国行动”、“身边的雷锋”、“公益行”等一系列主题德育实践活动;通过第二课堂主题升旗仪式、党团实践活动月、寒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等强化了德育社会实践。德育实践工程重在实践、重在坚持、重在铸魂,使学生们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最终达到知行合一。

朋辈教育是一种利用朋辈开展分享活动的教育形式,朋辈教育是“优秀德育”上下传承的重要渠道。学校应把朋辈教育分为分享、帮助、示范三个层面,不断深化,通过经验分享、相互帮助、示范引领等活动,不断感染着每一个同学识读“民族责任”、传承“家国情怀”。


德育实践教育贵在坚持。德育实践是在实践的过程中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使学生形成正确的思想政治观念,以及良好的心理品质,这是一个长期工程和综合工程。“山再高,往上攀,总能登顶;路再长,走下去,定能到达”。

文章来源:中国网

相关阅读

 
分享到: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电话: 86-10-88828000 京ICP证 040089号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 京公网安备110108006329号 京网文[2011]0252-0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