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新中国这样走来--《中央军委关于平津战役的作战方针》

发布时间:2019-11-12 08:50:47 | 来源:中国网 | 责任编辑:牛志鑫

毛泽东于1948年12月11日起草的中共中央军委关于平津战役的作战方针。

1948年11月,辽沈战役胜利结束,人民解放军大获全胜,近50万国民党军灰飞烟灭。紧接着,中央军委又发起淮海战役,国共双方投入了在中原地区的全部精锐。这时,辽阔的华北平原已成为一叶孤舟,风雨飘摇,前途未卜。

当时驻守华北的国民党军队主要是由华北“剿匪”总司令傅作义统帅的60多万人。在辽沈、淮海两大战役的强烈震慑下,这60多万人已成惊弓之鸟,龟缩在平绥、北宁两条铁路线的张家口、新保安、北平、天津、唐山一条线上,摆成“一”字形的长蛇阵。当辽沈战役刚结束时,无论是蒋介石还是傅作义,都判断东北野战军还没有得到充分休整,短时间内不可能入关作战,所以对华北守军是守还是撤,举棋不定、犹豫不决。傅作义定下的方针是:“暂守平津,保持海口,扩充实力,以观时变。”他不断收缩兵力,先后放弃了承德、保定、山海关、秦皇岛等地,准备随时从海上南逃或西窜绥远。

当时,这股敌人无论是南逃还是西窜,解放军虽能够不战可得平津,但会造成“东北主力入关后无仗可打”的局面,对全国解放战争的形势不利。所以,在蒋介石和傅作义都犹豫未定时,中央军委和毛泽东果断地部署,立即发起平津战役。

11月29日,平津战役首先从西线打响。当夜,华北第三兵团对柴沟堡等地发起攻击,迅速完成了对张家口、新保安的包围。12月11日上午9时,毛泽东起草了我要介绍的这份电报。电报指出:“现在张家口、新保安两敌确已被围,大体上很难突围逃走。”“我们的真正目的不是首先包围北平,而是首先包围天津、塘沽、芦台、唐山诸点。”“从本日起的两星期内”,“基本原则是围而不打(例如对张家口、新保安),有些则是隔而不围(即只作战略包围,隔断诸敌联系,而不作战役包围,例如对平、津、通州),以待部署完成之后各个歼敌。尤其不可将张家口、新保安、南口诸敌都打掉,这将迫使南口以东诸敌迅速决策狂跑。”

这封电报,体现出毛泽东的战略远见和战略耐心。毛泽东在指挥部队完成对平津的战略包围后,12月22日,我军先是攻占新保安,24日又解放张家口,歼灭傅作义主力部队第三十五军,全歼从张家口突围的敌人七个师。1949年1月14日,在天津守敌拒绝放下武器接受和平改编后,人民解放军又对天津发起总攻,全歼天津守敌13万余人。17日又解放塘沽。这样,北平的20多万敌军已处在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的重重包围之中,成为瓮中之鳖。当时城内所有目标都在我军炮火的射程之内。但战争一旦打响,这座有着3000多年历史的文化古都将会毁于一旦。

为了保护古城北平,使其免遭战火破坏,解放军表现出充分的诚意。毛泽东把军事打击与政治争取紧密结合起来,对欲逃无路的笼中之鸟北平守军将领傅作义进行了耐心的争取工作。他亲自主导对傅作义的谈判工作,亲自起草平津前线司令部致傅作义的公函,敦促他尽快接受和平解决北平问题的条件,对傅作义提出的一些条件也予以同意,免除了他的后顾之忧。加上北平地下党通过傅作义女儿和身边亲信对傅做工作,结果,傅作义终于顺应人民意志,命令所属部队出城听候改编。1949年1月31日,解放军进入北平,北平宣告和平解放。平津战役胜利结束。

平津战役是解放战争时期具有决定意义的三大战役中最后结束的,共歼灭和改编国民党军队52万余人,解放了北平、天津、张家口等大城市和华北大部分地区。在这场大决战中,共产党人获得了完胜。至此,国民党的主要军事力量已基本被歼灭,全国解放已成定局。平津战役不仅以歼灭瓦解敌军52万余人,为新中国的建立扫除了一部分军事障碍,而且还以和平解放北平,而为新中国留下了一个未经战火破坏的首都,为新中国奠都北平创造了条件。 

文章来源:中国网

相关阅读

 
分享到: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电话: 86-10-88828000 京ICP证 040089号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 京公网安备110108006329号 京网文[2011]0252-0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