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新中国这样走来--《关于淮海战役的作战方针》

发布时间:2019-11-12 08:50:54 | 来源:中国网 | 责任编辑:牛志鑫

《关于淮海战役的作战方针》。这是1948年10月11日,毛泽东为中央军委起草的关于淮海战役作战方针给华东野战军等的电报。电报中提出的关于淮海战役部署的五点意见,成为淮海战役的作战方针。

淮海战役是解放战争著名的三大战役之一。1948年9月24日,华东野战军攻克了济南,下一步兵锋指向哪里?当天傍晚,毛泽东收到了粟裕关于下一步行动,建议进行淮海战役的来电。第二天,毛泽东复电指出,“我们认为举行淮海战役,甚为必要。”

10月11日,毛泽东为中央军委起草了关于淮海战役作战方针的这封电报。为淮海战役确定了三个阶段的任务:“第一阶段的重心,是集中兵力歼灭黄百韬兵团,完成中间突破”;“第二阶段,以大约五个纵队,攻歼海州、新浦、连云港、灌云地区之敌,并占领各城”;“第三阶段,可设想在两淮方面作战”。

1月6日,华东野战军、中原野战军发起淮海战役,华野以6个纵队围攻郯城、峄县、临城、丰县、砀山之敌,中野围歼商丘之敌。第二天,毛泽东电示华野、中野领导人:“完全同意攻击部署”,并要求:“非有特别重大变化,不要改变计划,愈坚决愈能胜利。在此方针下,由你们机断专行,不要事事请示。”这样,毛泽东授予了前线指挥员充分的指挥权。这对取得战争胜利也很重要。

战役开始后,战局发展非常顺利。徐州之敌出现总退却的动向。毛泽东当机立断,改变原先的战役构想,同意前线指挥员的建议,下达将国民党主力歼灭于徐州附近的战役决心,从而把淮海战役发展成为人民解放军与国民党军的南线大决战。毛泽东指示:“应极力争取在徐州附近歼灭敌人主力,勿使南窜”。为了实现这一任务,他令“华东、华北、中原三方面,应用全力保证我军的供给”。

鉴于战役规模越来越大,毛泽东决定组织淮海战役总前委。11月16日,毛泽东电示各有关方面:“此战胜利,不但长江以北局面大定,即全国局面亦可基本上解决。望从这个观点出发统筹一切。统筹的领导,由刘(伯承)、陈(毅)、邓(小平)、粟(裕)、谭(震林)五同志组成一个总前委”。“经常由刘、陈、邓三人为常委临机处置一切,小平同志为总前委书记。”

到11月22日,淮海战役第一阶段结束。华东野战军全歼黄百韬兵团,解放了徐州东北与东部的广大地区。黄百韬率少数随从逃到国民党六十四军军部,躲到一个小茅棚里。解放军“活捉黄百韬”的喊杀之声震天动地。黄百韬在绝望中举枪自尽。中原野战军攻占宿县,斩断徐州与蚌埠的联系,解放了徐州西部与南部的广大地区。敌人分别被包围在徐州、蚌埠、双堆集三个地区。

第一阶段战事结束后,位于双堆集地区的黄维兵团孤立疲惫,比较容易攻打。前线指挥员建议先打黄维。毛泽东及时修改计划,电示同意,并再次重申情况紧急时机,一切由刘伯承、陈毅、邓小平临机处置,不要请示。

12月1日,徐州之敌邱清泉、李延年、孙元良三个兵团27万人弃城南逃,毛泽东电令我军兼程堵截,全歼了孙元良兵团,并重创了李延年兵团。从12月6日起,我军又对黄维兵团发起猛攻,到15日,全歼黄维兵团,黄维被俘。

为防止华北敌军南逃,毛泽东于12月16日命令淮海包围杜聿明残军的各部队休息调整,不做军事进攻,只做政治攻势。杜聿明的30万大军被困陈官庄,弹尽粮绝,无力回天。毛泽东亲自为中原和华东野战军司令部起草了《敦促杜聿明等投降书》广播稿,在战场上反复向敌军播发。这一政治攻势,使敌军在20多天里,有14000多人投诚。 

1949年初,当华北敌军已完全被我包围、无法南逃时,毛泽东于1月2日复电同意淮海我军对杜聿明集团发起总攻。1月6日15时30分,华东野战军向杜聿明集团发起猛攻,到10日下午,全歼杜聿明集团,击毙邱清泉,生俘杜聿明。至此,历时66天的淮海战役胜利结束。 

淮海战役这场南线大决战,我军参战部队60万人,敌军出动兵力80万人,在毛泽东的总体指挥下,共歼敌55万多人,创造了中外战争史上以少胜多的奇迹。淮海战役使蒋介石在南线战场上的精锐部队被消灭干净,基本上解放了长江以北的华东和中原广大地区,使国民党首府南京处于人民解放军的直接威胁之下,蒋介石的统治陷入了土崩瓦解的境地。淮海战役的胜利为新中国的胜利创造了更加有力的条件。

文章来源:中国网

相关阅读

 
分享到: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电话: 86-10-88828000 京ICP证 040089号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 京公网安备110108006329号 京网文[2011]0252-0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