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新中国这样走来--《中央军委关于辽沈战役的作战方针的电报》

发布时间:2019-11-12 08:50:54 | 来源:中国网 | 责任编辑:牛志鑫

毛泽东于1948年9月7日起草的中共中央军委《关于辽沈战役的作战方针》的电报。

这是关于辽沈战役的档案。辽沈战役,是解放战争时期国共军队在东北地区的一场战略决战。1948年,东北境内国民党军队被人民解放军分割包围在长春、沈阳、锦州三块孤立的地区内,只有北宁线作为同关内联系的通道。歼灭在东北的敌军,就能获得解放战争的战略总后方。1948年2月,毛泽东就说过:“对我军战略利益来说,是以封闭蒋军在东北加以各个歼灭为有利。”因而他选择东北与敌军进行决战。1948年7月到9月初,毛泽东多次致电东北军事领导人林彪等人,提出战略设想,选择锦州作为在东北“关门打狗”的战略要点。但锦州被国民党军经营多年,相当坚固。林彪担心如果锦州久攻不下,我军会被沈阳、葫芦岛援敌夹攻,因而顾虑重重,再三提议先打长春。

9月7日,毛泽东为中共中央军委起草给林彪、罗荣桓、刘亚楼的电报,明确地阐述了辽沈战役的作战方针。电报希望他们“能在九、十两月或再多一点时间内歼灭锦州至唐山一线之敌,并攻克锦州、榆关、唐山诸点。”并指出:“为了歼灭这些敌人,你们现在就应该准备使用主力于该线,而置长春、沈阳两敌于不顾,并准备在打锦州时歼灭可能由长、沈援锦之敌。”要求东北野战军:“(一)确立攻占锦、榆、唐三点并全部控制该线的决心。(二)确立打你们前所未有的大歼灭战的决心,即在卫立煌全军来援的时候敢于同他作战。(三)为适应上述两项决心,重新考虑作战计划并筹办全军军需(粮食、弹药、新兵等)和处理俘虏事宜。”

经过中央军委与东北野战军反复磋商,辽沈战役的作战方针终于确立。其基本点是:东北野战军主力南下,首先截断北宁线,封闭蒋军在东北,然后运用攻锦打援的手段,争取将卫立煌集团就地各个歼灭。

战役的第一阶段是攻克锦州,解放长春。从9月12日开始,东北野战军按预定计划,首先在北宁线发起攻势,东北野战军解放了兴城、义县,截断了敌军向华北的退路,继而又切断了锦州同锦西、葫芦岛的联系,完全把锦州敌军包围起来。自10月9日起,又在塔山地区阻击了从海上调来增援的敌军9个师,我军以少胜多,奋战7昼夜,使敌军不得前进一步。14日我军对锦州发起总攻,于15日胜利结束战斗,解放了北宁路上的战略要点——锦州,长春守敌一部分起义,其余投降。

在战役第一阶段中,东北野战军歼灭国民党军20余万人,控制了战略要地锦州,完全截断了卫立煌向关内撤退的陆上通道,为全歼东北国民党军奠定了坚实基础。

辽沈战役第二阶段,是会战辽西,围歼廖耀湘兵团。东北野战军在攻占锦州后,就立即向东北方面回师,从黑山、大虎山地区南北两面,合围廖耀湘兵团。从10月26日起,经过两天一夜的激战,全部歼灭廖兵团,俘虏敌兵团司令和军长以下十万余人。第二阶段对全歼东北国民党军,解放东北全境,具有决定性意义。战役第三阶段是解放沈阳,攻占营口。11月2日沈阳、营口相继解放。至此,历时52天的辽沈战役胜利结束,共歼敌47万余人,东北全境宣告解放。

辽沈战役歼敌众多,使人民解放军在数量上超过了国民党军。战役中,解放军获得了进行大规模歼灭战的经验,为后来的决战提供了范例。它是一场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战略性决战。它的胜利,使中国军事形势进入了一个新的转折点,也使东北成为人民解放军巩固可靠的战略后方基地,为夺取全国解放战争胜利后恢复发展国民经济,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文章来源:中国网

相关阅读

 
分享到: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电话: 86-10-88828000 京ICP证 040089号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 京公网安备110108006329号 京网文[2011]0252-0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