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新中国这样走来--《毛泽东致林哲的贺信》

发布时间:2019-10-08 15:52:11 | 来源:新华网 | 责任编辑:牛志鑫

《毛泽东致林哲的贺信》。它是1942年6月25日,毛泽东为祝贺在华日本共产主义者同盟创立,而写给当时在延安的日本共产党领导人野坂参三、中文名林哲的亲笔信。

野坂参三是日本共产党领导人之一, 1940年3月到了延安,化名林哲。经过半年多的调查研究,他于 1940年 10月向毛泽东写了一封信,建议中共中央在延安成立一所专门学校,教育改造日军俘虏。这个建议同中共中央的想法完全一致,毛泽东对此非常重视,并将这所学校定名为“日本工农学校”。 1941年 5月,日本工农学校正式开学,毛泽东亲笔题词:“中国人民与日本人民是一致的,只有一个敌人,就是日本军国主义与中国的民族败类!”1942年6月,在中共中央的指导下,野坂参三又选拔反战同盟中的先进分子,在延安日本工农学校成立了“在华日本共产主义者同盟”。毛泽东的这封信,就是在看到“同盟”成立的消息后写的。

信中说,“今天看了在华日本共产主义者同盟创立的消息,非常高兴。”并表示,对于所有同盟组织的“反对日本法西斯侵略者,与中国人民一道为打倒共同敌人而奋斗”的革命活动,中国共产党“将尽一切可能”予以援助。从1941年到1945年,先后有几百名日军战俘在延安日本工农学校得到思想转化和素质提高,他们把这里称为“熔炉”。这一成绩也引起国际社会的注意,美军观察组在延安曾同日俘谈话。1944年7月1日,《纽约时报》发表评论说:这里的日本俘虏并不是被关在集中营里,共产党人使他们相信,帮助八路军就是帮助日本从军阀和战争的重压下解脱。

随着日本侵华战争的深入,不断有日军士兵被中国俘虏,而且这些日俘中,也相继出现了反战团体。1939年11月,在山西的日俘就成立了“日本士兵觉醒联盟”,这个组织后来在华北还设立了好几个支部。1942年8月,在延安又召开了华北日本士兵代表大会暨反战团体代表大会,并成立了“在华日本人民反战同盟”。后来又成立了“日本人民解放联盟”。日本反战士兵积极参加反战活动,成为中国抗日统一战线的一部分,成为中国共产党改造日俘政策的一个成功范例。

这些日本人反战组织的反战活动,主要是发动宣传攻势,瓦解日军士气,唤起日兵觉醒。他们利用日军士兵的思乡情,宣传八路军“不杀俘虏”政策,鼓励弃战投诚;鼓励日军基层士兵反抗长官,激化日军内部的官兵矛盾;唤醒日本士兵的无产阶级革命意识,使其认识到侵略战争的反动性。主要方法有:阵前喊话、散发传单、电话交谈、寄送慰问袋和信件等。这些反战人士熟悉日军内部情况,在战场上发挥了普通八路军战士无法起到的作用。八路军总司令朱德曾评价说,日寇在华北最怕两样东西之一就是日本反战同盟。战后有日本方面的研究称,在抗战中后期,日籍反战者的“基层策反”,对日军士气造成了有效打击。

在日本工农学校改造好的日俘,绝大部分参加了八路军、新四军以及日本人在华的反战组织,有些还浴血奋战在前沿阵地。全国抗战8年中,在中国抗日战场上献出生命的在华日本反战人士至少有三十多人。抗战胜利后,除一部分留在中国参与建设外,大部分反战盟员陆续回国,继续从事中日友好工作。

2014年9月,民政部公布的第一批300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体名录中,有8名外国人,日本人宫川英男是其中之一。他原本是一名侵华士兵,被俘后经改造,成为反战斗士,作为反法西斯战线上的一员,积极开展面向日军的反战宣传,曾任冀鲁豫边区参议员。1945年,宫川英男在山东执行任务时,被日军重兵包围后自尽牺牲,年仅27岁。

抗日战争期间,除了日俘以外,还有一些其它在华日本人,也参加了反战活动。这是抗日战争期间,发生在中国国土上的日本人民反对日本军国主义的一场特殊斗争,也是中国抗日统一战线的一个侧翼。这成为世界战争史上的一个奇迹。他们的活动,为抗日战争的胜利提供了助力,也开启了战后中日友好的先河,在几千年的中日人民友好史上,写下了新的篇章。

文章来源:新华网

相关阅读

 
分享到: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电话: 86-10-88828000 京ICP证 040089号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 京公网安备110108006329号 京网文[2011]0252-0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