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黄严益:不忘初心

发布时间:2019-08-05 09:04:49 | 来源:中国双创 | 责任编辑:牛志鑫

黄严益是天津大学精仪学院2016届毕业生,“天麟班四期”学员,在校曾任社团主席、党支部宣传委员、班级团支书、足球队经理等多个职务。谁也没有想到,这样一个学习生活都在城市中的性格活泼的小姑娘,现在却在贵州省贵阳市修文县扎佐镇大兴村当起了扶贫干部。

信仰源于初心

作为一名18岁就入党的“老党员”,黄严益无论是在校期间每次组织生活会的学习还是工作后对于党的学习,都秉承习近平总书记曾说过的“共产党人要忠于党、忠于人民,不忘初心、方得始终”的理念。或许是经常参加党建活动,对于党的理解比别人更加深刻,跟同期毕业的同学们有不一样的想法,她没有选择继续深造,没有选择进入对口科研单位,没有选择进入月薪上万的高科技公司,而是毅然选择了走一条不寻常的路——回到家乡贵州,报考了贵阳市当地的公务员。

下基层,这样的念头其实很早就在黄严益的心里种下了。

她影响最深的还是大学时期的支教经历。当时大一有暑假去云南、去湖南各个地方的支教团队,可是没有一支队伍去贵州的山区里支教,作为从贵州山区里出来的学子,她深知在贵州有很多贫困学生需要帮助。

“没有人组织队伍去,那我就自己组队伍去。没有学校对接,那我就自己联系山区学校”,这是当时黄严益下的决心。从组建队伍到联系支教学校,她一人完成了这些工作,支教活动虽然短暂,但影响确是深远的。在支教结束了几年后,她还时常收到学生的消息。正是这种甘愿付出、不求回报的精神使支教经历非常可贵,作为这次支教组织者的黄严益也悄悄下定决心,希望未来能做一名在他人成长道路上带来正能量人。

扶贫实有决心

如果说之前的山区支教经历是因,那么现在战斗在扶贫第一线就是果。

贵州省属于我国脱贫攻坚的主战场,是全国贫困人口最多、贫困程度最深、攻坚难度最大的省份之一。贵州省目前依然有66个贫困县,5000多个贫困村,130多万建档立卡贫困户。脱贫攻坚是目前最重要的一项民生工程,贵州省为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关于打赢脱贫攻坚的决策部署,选派了4万多名驻村第一书记及驻村干部投入这场战斗中。

2018年初黄严益有幸被组织选派成为贵阳市一名扎根基层的驻村干部,下到最基层的行政村里面,与村民同吃同住,帮扶贫困户脱贫,为村经济找发展的路子。

黄严益所在的大兴村位于贵州省中部,曾经属于省级贫困村,崎岖的地形和复杂的地貌条件限制了经济的发展。村民主要收入来源于养殖和种植。大兴村下辖11个村民小组708户约2443人,与西部大部分落后的农村一样,大兴村的年轻劳动力大部分外出打工,留在村里的大多为文化水平低、缺乏劳动能力的孤寡老人、留守妇女、留守儿童以及残疾等弱势群体,脱贫任务十分艰巨。

帮扶依靠真心

在黄严益刚进村开展工作时,很多村民认为,一个小姑娘能够帮助他们脱贫,有点异想天开了。面对村民怀疑的眼光和不信任的态度,黄严益并没有气馁,相信用真心为群众做事,会得到大家的认可。

扎佐镇大兴村建档立卡贫困户13户31人,这里面有残疾、有智力障碍、有老人、有孤儿等等情况,为了对每一户的情况都详细了解,黄严益便开始挨家挨户地进行走访,到贫困户家聊聊家常,晒晒太阳,成为他们的熟人,一次不行就多去几次。有一次晚上在五组开小组群众会议时,她腿上还被一种毒草荨麻草给蛰起了一大块的红肿。

黄严益相信,通过走访,了解到贫困户的真正困难,才能够帮助他们解决实际问题。

贫困户王达萍本身患有癫痫病,家庭人口又复杂。80多岁的老母亲、丈夫、女儿还有患病婆婆和智力障碍的小叔子一共6口人一起生活。居住在不足80平的小平房里面,看着这一家六口“蜗居”在一起,黄严益便与队员们商量在原住宅旁边修建一个小偏厅,增加居住面积。他们通过努力争取到县人大4万元资金解决住房问题,协调了贵阳市就业中心为王达萍家捐赠家具,并在修房期间每周前去查看修建的进度。2019年春节前,王达萍一家已经住进了新房。

村里的贫困学生朱其慧在读高三,母亲在很小的时候去世,其父亲朱习祥长期患病,隔三差五就去医院。城里的孩子高三的时候每天都有父母的营养餐,压力大的时候会带着去旅游散心,而独立又坚强的朱其慧不仅独自承担着高考的压力,还需要照顾体弱多病的父亲。为了让高考的朱其慧感受到关爱与温暖,黄严益把朱其慧当做自己的亲妹妹,经常前去走访看望她父亲的身体情况,让她安心在校学习,与她交流,在短信中鼓励她认真学习,考上一个好的大学,改变家庭,改变自己的命运。

用真心换真心,用真情解真难,在前辈的带领下,黄严益一步步熟悉基层扶贫工作,一步步获得了村民的认可。

大兴村基础设施落后是限制经济发展的一大因素,改善基础设施改善村民的居住环境成了黄严益扶贫工作中的一项重点。

大兴村11个村民小组中仍有3个村民小组还没有安装路灯,村民夜间出行不便,安装路灯是村民翘首以盼的大事。为了改善村里的照明工程,黄严益与队友带着各项资料奔走于多个部门,最终协调到30多万元资金安装80盏太阳能路灯,这80盏路灯不仅照亮了千家万户,也照进了百姓的心头。

“组组通道路工程”聚力打通农村公路建设的“最后一公里”,2018年底正值贵州省“组组通道路工程”大决战,由于贵州从8月份便进入了雨季,工期紧迫,黄严益几乎每天都会和队友去施工现场,协调村民的土地、看挖掘机挖毛路、看工人打浆等,天气冷就与他们一起在路边烧树枝取暖,她完全丢掉了城里女孩的“娇气”,成了接地气的扶贫女干部。

黄严益的扶贫队友介绍到,“组组通道路就是每个村民小组的通组公路,有些小组和小组之间隔着山坡,就要从山上开始挖毛路,有一次刚下过大雨,我们几个便开车去看毛路的开挖进度,在一个上坡转角处,车子轮胎突然打滑,当时车上的几个人都吓出冷汗。旁边滚下去就是悬崖呀。”

这样背后的小故事还有很多,正是这些小故事的组成才让村里面的基层设施越来越完善。

“我们村里,我们村里……”现在已经是黄严益的口头禅,大兴村已成为她的第二故乡,她对这里的风土人情如数家珍,对村里各项新建设施更是无所不知。

未来充满信心

对比大学同学们,发一篇期刊论文可能是他们的成就感,参与航天科研项目可能是他们的成就感,签约几百万的合同可能是他们的成就感,而黄严益的成就感来源于乡村生活中的一点一滴。

黄严益曾作为90后扶贫干部,在接受新闻媒体采访时说道:“看见重新点亮的万家灯火是我的成就感,踏在四通八达的水泥路上是我的成就感,听着文化广场上传来阵阵歌舞声是我的成就感,感受贫困户对未来生活的憧憬更是我的成就感。这是份工作能够收获满满的幸福感,对今后的工作也充满了信心。”

习总书记在北大座谈会上曾说,“每一代青年都有自己的际遇和机缘,都要在自己所处的时代条件下谋划人生,创造历史。”当下处于大扶贫时代,能够在投身入脱贫攻坚的关键时期是实现自己的价值,更是顺应时代的发展,为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

2012年懵懂的小女孩踏入大学,2019年带着坚定信仰的女孩继续前行在那条基层扶贫的道路上。

文章来源:中国双创

相关阅读

 
分享到: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电话: 86-10-88828000 京ICP证 040089号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 京公网安备110108006329号 京网文[2011]0252-0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