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悦,女,汉族人,共青团员,天津市南开大学滨海学院法政学系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毕业生。2013年9月,为了儿时的理想她满腔热血积极响应党和国家的号召,投笔从戎应征入伍,成为了一名新时代大学生士兵。2015年9月,退役复学。2018年8月,她再次响应祖国号召,参加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成为了一名西部计划志愿者。
从小在她的心中有三个理想,当女兵、参加西部计划、去撒哈拉沙漠看星星。
2013年,她19岁,大一在读。学校里进行征兵宣传,她得知女兵6月20号自行在网上报名。暑假期间,在没有和家里商量的情况下偷偷报了名。半个月后接到了武装部的电话——体检,这才告诉了她的父母。
“妈不赞成,但妈永远支持你。”母亲的话给了她坚持的动力。
经过一系列严格的体检、政审、面试,最终分配到了云南某炮兵部队。初入部队的她,面对从未接触过的高强度训练,每次跑步总是在最后几名。但她一直以来对自己要求严格,在刻苦训练之余,又勤于思考。渐渐地3公里越野,她从女兵的及格线“17分20秒”,提升到了优秀标准“13分14秒”。
服役期间,她连续两年获得优秀士兵。列兵时,训练认真刻苦,作风扎实严谨,话务员专业成绩第一名。在2014年旅野外驻训期间,加入10人“女子射击队”,并在战斗勤务骨干集训中被评为“神枪手”。同时,兼任旅广播员,每天为全旅播报新闻资讯,并在本级单位报刊发表多篇新闻稿。上等兵时,对待各项任务都能高标准严要求的完成,对待新同志科学管理,张弛有度。
两年,兵,成了。不负军装,不负荣光。
2015年9月,她退役复学,重返校园后,成绩较入伍前有很大进步。同时,积极参加各类活动,尤其在创新大赛上,多次获奖并获得个人专利。2017年05月,在第五届全国“triz”杯大学生创新方法大赛上获优胜奖两个;2017年06月,于南开大学滨海学院获得实用新型个人专利一项;2017年11月,获得第三届天津市大学生创新方法应用大赛三等奖两个。她还积极宣扬国防知识,鼓励有志青年应征入伍。通过自身影响,使一名学弟参军入伍到新疆特战旅,且一直保持联系,该学弟2018年9月退役,现已留疆工作。在参加2017级贵阳师范大学新生军训工作忠,担任军训教官,深得学生和各级领导喜爱,获得优秀教官。2018年4月获得天津市滨海新区优秀退役大学生士兵。
2018年,她24岁,面临着再次选择的分叉路口,她也曾迷茫,挣扎,混沌。再次翻出了自己曾经写下的愿望,看着列好的人生清单,她坚定的选择了到基层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
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是2003年江泽民主席提出来的。那时她只有9岁,对着电视里的新闻,信誓旦旦的说:“我长大以后一定要去支援西部,我要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
2018年8月7号,她如愿来到了西藏自治区昌都市,并在昌都市广播电视台定岗——记者部记者。
进藏九个月,她做了自己喜欢的工作,虽然不是科班出身,但由于过往的部队经验和社会实践,也为她从事这份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但对她来说这其中最困难的是大项活动中的群众采访,因为不通藏语,很多的时候需要同事帮忙翻译,给工作增加了一些难度。
2018年10月11日,西藏自治区昌都市江达县波罗乡发生山体滑坡形成堰塞湖,湖水涨速较快,殃及了周边大部分村庄、学校和乡政府,昌都市市委、市政府立即指挥调度,她所服务的昌都电视台也与中央媒体、自治区媒体一道前往灾区,跟踪报道灾情最新情况。作为留守记者,她负责报道昌都市市委、市政府及各方力量对灾区的救援支持和应急力量准备。10月14日,救灾物资由昌都市应急物资储备库发往江达县波罗乡安置点,她第一次出镜报道,在大雨中采访了当地军区领导,看着战士们紧张忙碌的身影,想着曾经也是这其中一员,现在却以另一种身份来加入抢险救灾当中,心中感慨万千。
间隔不到一个月,11月3日下午,江达县波罗乡第一次山体滑坡点再次滑坡,较第一次相比,此次滑坡规模更大,危及范围更广,情况更紧急。接到险情报警后,当地政府立即反应,她与昌都市媒体一行于当日晚23点出发,前往灾区。次日,于堰塞湖边,出镜报道灾情实况,此条新闻在央视新闻直播间和央视晚间新闻中均有播出。第一次下乡就上了央视新闻,对她而言是一种莫大的鼓励。在整个15天的灾情报道期间,她第一次与自然灾害零距离接触,第一次走进救灾帐篷,第一次在藏东大地亲密接触农牧民群众,第一次看到灾难中党员干部的担当作为。她被这一双双清澈的眼睛、一颗颗纯洁的心灵、一次次真诚的感谢而感动。
截止目前,她共参加西藏昌都三江茶马文化艺术节、昌都市两会新闻报道、新春走基层、纪念西藏民主改革60周年系列报道等大项新闻及日常新闻报道,累计发稿180余篇。
作为一名西部计划大学生志愿者,她时刻不忘志愿服务精神,不忘党和学校的教导。面对工作、生活、学习中的诸多困难,她都不畏惧、不退缩,通过自身的努力和毅力去克服。
她说:“青春,是用来奋斗的,而美好的未来就在这一次次的奋斗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