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中科院科技扶贫创出新模式

发布时间:2019-07-19 16:46:31 | 来源:新华网 | 责任编辑:牛志鑫

“开对了‘药方子’,才能拔掉‘穷根子’。”“产业扶贫是稳定脱贫的根本之策。”这是中科院科技促进发展局局长严庆16日在介绍中科院科技扶贫工作时讲的。近年来,为了做好扶贫工作,中科院积极探索,发挥优势,以猕猴桃、杂交构树、畜牧业、马铃薯等为切入点,点线面协同发力,为贫困地区的脱贫攻坚提供了“中科院科技扶贫模式”。

中科院是我国科技扶贫的先行者、主力军。根据国务院扶贫办的部署,中科院目前承担了内蒙古库伦旗、广西环江县、贵州水城县3个国家级贫困县的定点扶贫任务。同时,中科院各相关分院和研究所还承担或参与承担了省市区地方57个点的扶贫任务。

据了解,在科技扶贫工作中,中科院在三个方面做了积极探索。首先,中科院科技扶贫是从中科院自有的技术中筛选优良合适的技术用于扶贫。比如中科院微生物所利用特有的青贮饲料菌剂技术,在内蒙古库伦旗推进青贮甜高粱及玉米饲料加工,平均每吨增值40—50元,累计示范带动382户农牧民,使每户至少增收1200元。

其次,中科院在扶贫中,把科技的推广工作同地方政府的工作相结合,在地方政府的领导和支持下稳步推进新技术新成果走进贫困户。

第三,中科院在扶贫工作中,通过“公司+基地+农户”的方式,调动龙头企业积极性,利用市场机制组织更多的贫困户加入,带动更多人更大范围地步入脱贫大军。中科院武汉植物园就利用这种方式,依托专利品种,全面提升贵州水城县的猕猴桃产业化水平。全县的种植面积由最初的不到2万亩发展到10.3万亩,已使1.6万贫困户5.27万贫困人口受益。(记者李大庆)

文章来源:新华网

相关阅读

 
分享到: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电话: 86-10-88828000 京ICP证 040089号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 京公网安备110108006329号 京网文[2011]0252-0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