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杨译迪:青春无悔 步履不停 志愿奉献 基层精英

发布时间:2019-04-22 13:49:51 | 来源:中国双创 | 责任编辑:牛志鑫

志愿服务这四个字是杨译迪从本科到研究生整整八年时间的坚持,更是从重庆到哈尔滨三千公里距离始终的坚守。

寄梦志愿,点饰青春

本科期间杨译迪多次参与“三下乡”、支教、普法宣传、义务献血等志愿服务活动。大四学年,她更希望到需要她的地方历练自己,她放弃了直接优保的机会,参选了黑龙江大学首届研究生支教团继续她的志愿服务事业。2013年8月,她作为黑龙江大学首届研究生支教团团长远赴重庆市潼南区寿桥镇寿桥小学开始了为期一年的支教。

她成为了寿桥小学唯一一个学过英语的老师,所以由她负责三年级的英语教学工作。重庆山区的习惯发音和孩子们对英语完全的陌生给她的教学工作造成了巨大的困扰,她主动要求给班级的孩子加课学习音标,当孩子们能标准地第一次说出“Miss Yang”的时候,她第一次感受到了作为一个老师的成就感,正是这份成就感坚定了她为孩子们带去很多知识和希望的信念。

在实际的教学中,她想给孩子们提供一个更好的英语学习环境,因此她萌生了创建黑龙江大学英语教学实验基地的想法。最终由黑龙江大学出资购置了二十五套桌椅、近千元少儿英语书籍、数百本英语练习本等教学用品。杨译迪利用此基地不断研磨更为适用的教学方式,为学生创造更好的英语学习平台。

作为黑龙江大学研究生支教团的团长,杨译迪立足本地,带领团员开展丰富的志愿活动。其中包括寿桥小学开学第一课——法制安全教育课、看望身患绝症仍坚守教育一线的教师楷模陈瑜老师、中秋节慰问敬老院老人、“冬日暖阳,亲情联通”关爱留守儿童、寿桥小学亲子运动会、陪留守儿童过大年、雷锋主题宣讲课、我是母亲河小小守卫者、“家访月”、“读书月”以及母亲节、端午节、父亲节主题系列活动等共计40余次志愿服务活动,在服务地取得了良好的口碑。

筑梦他乡,投身奉献

在完成本职的教学工作以外,杨译迪根据服务地的实际情况,积极响应团市委的号召,主动找领导争取,创建潼南县寿桥镇染房村市民学校。作为染房村市民学校的首位驻校志愿者,作为染房村市民学校的主要开创者,其中的每一个部分都凝聚着她的心血与汗水。大到市民学校桌椅、黑板的采购课程的设置,小到教室墙面的装饰、每一张课表打印,杨译迪都亲力亲为、事无巨细。染房村市民学校开课后,课程逐渐受到了当地群众的认可,教室里常常座无虚席,杨译迪用自己的努力为他们带去了温暖和关怀。

留守儿童的快成长课堂给孩子们带去了更丰富的知识,待业青年的致富经课堂给他们带去了创业的机会,空巢老人的夕阳红课堂和留守妇女的半边天课堂让他们原本单一的生活更加丰富,更给了所有空巢老人和留守妇女走出家门相互分享生活的机会。

市民学校还成立了留守儿童合唱团和炫舞团,在父亲节的时候,电视台拍摄了孩子们跳舞的视频邮寄给他们在外打工的父亲,这对孩子们的爸爸来说是份多么珍贵的节日礼物。

合唱团的代表吕桂花更是用她为潼南改编的歌曲《种花儿的花儿》荣获了中国梦少年强大赛潼南赛区第一名,并代表潼南到重庆主城参加全市比赛。全市总决赛进行的时候,杨译迪的服务期已经结束,但是因为桂华的父母都在外地,家中只有她年迈的婆婆,她选择留下来带桂华去重庆主城。服务期结束她已经没有了国家下发的生活补助,杨译迪就用她之前的存款和本来打算假期旅游的钱买了去主城的车票和桂华的演出服,两个人只能挤住在女生床位房的一个床位,但她觉得她一定要带桂华去感受一下,去看看外面的世界。

杨译迪所撰写的“四个四”工作经验被周波书记亲笔批示并在全市进行推广,染房村市民学校更是被评为了团中央先进示范点。团中央书记处常务书记、全国青联主席贺军科也亲赴市民学校进行调研,在高度评价的同时更是对杨译迪作为一名青年志愿者在祖国的基层磨练自己的精神给予了极大的鼓励。

一次,镇上的山上发生火灾,她第一时间冲到了起火的第一线救火。平时对她来说十分难走的山路在那一刻变得稀松平常,问到她当时的想法,她说其实也没有多想,就是觉得该去做那就去做了。

在期末考试前,她对孩子们说英语考试的第一名她可以帮助他实现一个愿望。有的学生说,自己的愿望是能够考一次100分,因为上一次考到100分的时候他的妈妈回来看了他。有的学生说,自己的愿望就是能吃口蛋糕,因为他从来都不知道蛋糕是什么味道。最后陈树婷考到了第一名,她说:“我跟妹妹从来都没有去过重庆主城,我们好想去主城能亲眼看到大熊猫。”去动物园的那一天,她们两个特别兴奋,看到大熊猫的时候,她们开心地跳起来,挥着手跟大熊猫打招呼。那个场景让杨译迪为之深深触动,她多么希望能够实现所有学生的心愿啊。正是这些场景,让她意识到,自己需要做的还太多。

那一年里,她的生活有很多艰辛与不易,包括跟老鼠蜘蛛“同居”、寝室电线老化自燃引发的火灾、夏天各种蚊虫的戏谑等等,这一切都是让她始料未及。因为水土不服,2013年的冬天杨译迪得了严重的肺炎,每天都要输液,右手背打肿了换左手背,左手背打肿了再换左脚背、右脚背,最后杨译迪的双手和双脚都布满了针眼。因为临近期末,为了不影响孩子们学习,她毅然选择回校复课。复课的那天孩子们早早就跑到她住的地方喊她的名字说要送她上课,当她走进教室的时候孩子们都跑出来簇拥着她,还把自己舍不得吃的桔子送给她,那一刻她说她觉得所有的坚持都是值得的,她的孩子们需要她,她的孩子们真的爱的,她是幸福的。

圆梦远方,不忘初心

回到学校,很多身边的同学听到她曾经支教的经历都表示对于支教生活的意愿。她想她应该把自己的志愿服务精神传递下去,带动更多的同学给那些山里的孩子带去希望。她创建了黑龙江大学第一个全部由研究生组成的支教团“蝶翼”。 

2016年寒假和暑假,杨译迪带着“蝶翼”的成员们来到了一个更为需要他们的地方——一个只有一个老师和八个学生的学校——高庙村小学。她带领团员们在这所小学开展了各类课程,激发了孩子们对知识的兴趣和对外面的世界的向往。她还将操场旗杆上严重残破褪色的五星红旗换下,举办了一次小型却庄严的升旗仪式,让孩子们铭记爱国精神。还发起了新年心愿认领、新年新衣计划和牛奶计划,让孩子们都过了一个美好的新年。

她还带领院青协开展了“爱心种子义卖”、“爱的奶瓶”等一系列志愿服务活动为山区的孩子募集善款,为他们增添了物资。让那的孩子们跟重庆主城的小朋友一样可以每天都喝到一袋牛奶,在那个似乎被人们所遗忘的角落会有着杨译迪同她的志愿服务精神的传承者不断延续下去的温暖与关怀。“蝶翼”支教团荣获了多项省市级志愿服务大奖。

每次“蝶翼”的行程结束,她会回到寿桥看望自己曾经的学生,当她再一次走进熟悉的教室时,学生们高喊欢迎杨老师回家,学生跑过来簇拥着她,对她说还记得她曾经说的话,说自己很想念杨老师,那一刻她再次微笑着流下了幸福的泪水。

杨译迪还荣获了“中国大学生年度人物”入围奖、黑龙江省高校优秀共产党员、重庆市优秀青年志愿者、重庆市西部计划优秀等次志愿者、“锋尚黑大”人物、“校园最佳——最佳道德风尚奖”、“芙蓉学子.公益行动奖”等荣誉称号。

更让她无比激动的是,2017年3月,黑龙江大学研究生支教团被中宣部命名为全国学雷锋活动示范点。这是在她工作的奠基下一代代黑大研支团人的传承和付出的结果。

八年的时间有多长,3000公里的距离有多远,杨译迪用实际行动把自己的青春和热血奉献给了志愿服务事业,始终初心不忘践行着雷锋精神,并率身垂范影响身边的人,她是一名合格的青年志愿者,是一名当代大学生的学习楷模。(黑龙江省大学生就业创业指导中心供稿)

文章来源:中国双创

相关阅读

 
分享到: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电话: 86-10-88828000 京ICP证 040089号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 京公网安备110108006329号 京网文[2011]0252-0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