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武汉留学生创业园整合优质资源

发布时间:2019-04-16 16:08:56 | 来源:新华网 | 责任编辑:牛志鑫

武汉留学生创业园光电技术中心。刘展摄 (中经视觉)

武汉留学生创业园聚焦主导产业,积极引入优质项目,搭建企业培育平台,广泛开展国际孵化合作,探索为中小企业提供低成本、便利化、优质性的孵化服务体系

工业机器人可以完成固定模式物体的抓取,实现快速分拣,但对于复杂堆叠物体的识别和分拣,依然有90%以上通过人工方式完成,限制了生产效率。而在湖北武汉留学生创业园,武汉库柏特科技有限公司自主开发了机器人智能无序分拣系统,实现了对目标物品的视觉定位、抓取、搬运、旋转、摆放等操作,可对自动化流水生产线中无序或任意摆放的物品进行抓取和分拣。

“公司去年从武汉留学生创业园‘毕业’,在留创园的两年,企业实现销售收入1.5亿元。”库柏特公司创始人李淼告诉经济日报记者,园区积极帮忙拓展知名度、寻找优质资本、联系上下游产业链等,工作十分细致。

库柏特公司只是武汉留学生创业园海归创业孵化成果的缩影。2018年,明德生物成功挂牌深交所;合刃科技创始人王星泽,小狮科技联合创始人张亮、高泽晋登上“2018福布斯中国30位30岁以下精英榜”……一颗颗孵化于武汉留学生创业园的“明星”熠熠生辉。

1998年,在武汉东湖高新区,武汉留学生创业园的前身——武汉海外学子创业园成立。“留创园成立之初,只有11位留学归国人员,如今已吸引近2000人。20年增长了近200倍。”武汉留学生创业园管理中心常务副主任韩黎介绍,留创园孵化企业数量超800家,获得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国家小型微型企业创业创新示范基地、人社部省部共建园区等称号。

作为武汉东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引资引智和服务创新创业的重要载体,武汉留学生创业园聚焦“5+2”产业,即光电子信息、生物健康、高端装备制造、环保节能、现代服务业五大主导产业及集成电路和半导体显示、数字经济两大新兴产业,深耕创业服务领域,精心开展人才培育和企业孵化服务工作。

据介绍,武汉留学生创业园已建成光电技术中心、软件技术中心、集成电路中心、生物技术中心、移动互联中心、人工智能中心六大孵化园区,累计引进和培育国家高新技术企业93家、“三板”“四板”挂牌企业23家。

当前,我国孵化器总数超过7000家,然而孵化器运营却存在普遍“痛点”:交际圈窄。“初创企业前期需求大多一致,彼此之间争夺资源,导致失去关联协作,无法共同成长。”韩黎说,武汉留学生创业园设立之初就注意整合多方资源,搭建企业培育平台,打造孵化合作的“生态圈”。

武汉留学生创业园“明星企业”合刃科技,凭借新一代机器视觉及人工智能绕障识别系统,夺得2017中国光谷3551国际创新创业大赛一等奖。合刃科技创始人王星泽说:“园区正向全球征集人工智能项目,期待有项目能与合刃科技形成紧密合作,形成AI生态圈,助力武汉人工智能产业做大做强。”

武汉留学生创业园一直探索扩大创业“朋友圈”。去年12月,第88期武汉光谷青桐汇国际专场在武汉留创园光电中心举行,来自中国、美国、新加坡、英国、以色列等国家的创业代表现场路演、交流。活动现场,留创园在孵企业格物优信获得诸多投资机构的青睐,被评为“青桐之星”,晋级2019青桐年汇,成为年度创业明星。

武汉光谷青桐汇链接海内外优质创新创业项目,吸引投资机构等优质资源,打造创业者与资本的交流平台,5年来累计融资已近32亿元。依托丰富的优质资源,武汉留学生创业园为孵化企业打造了浓厚的创新创业氛围。

此外,武汉留学生创业园还打通了与国外交流的通道,广泛开展国际孵化合作,建立了中瑞技术转移中心,中英光谷加速器、中日人工智能中心等合作平台,助推光谷高科技创新企业“引进来”和“走出去”。

作为国家小型微型企业创业创新示范基地,武汉留学生创业园一直在探寻中小企业融资难等痛点的解题“良方”,致力于为海归创新创业插上“金翅膀”。

借助上级单位武汉光谷金融控股集团的平台优势,武汉留学生创业园与多家金融机构合作,深入对接企业融资需求和机构投资需求,为企业融资打造“私人定制”服务。据悉,留创园多家在孵企业颇受资本市场青睐,合刃科技成立1年多已累计融资超1亿元。

光谷金控集团副总经理罗志告诉记者,为了更好地服务海归创业,武汉留学生创业园正在筹建全球校友创业服务中心,建立校友创业信息数据库,依托欧美同学会、湖北省留学人员商会等平台,持续扩大海归创业“朋友圈”,吸引更多优秀海归创业项目入驻。他表示,未来,武汉留学生创业园将促进“孵化+金融”服务的持续完善,探索为中小企业提供低成本、便利化、优质的孵化服务体系,瞄准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等发展痛点,贡献更多解决方案。(记者郑明桥柳洁)

文章来源:新华网

相关阅读

 
分享到: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电话: 86-10-88828000 京ICP证 040089号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 京公网安备110108006329号 京网文[2011]0252-0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