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我的青春在西藏

发布时间:2018-10-23 16:17:19 | 来源:中国双创 | 责任编辑:牛志鑫

姜再奇,男,2016年毕业于河北科技师范学院物理学专业,现工作于西藏阿里地区组织部。

“有一片土地,离天空最近,苍茫的雪域之上,拥抱远方的你……一路格桑花香,你我初心不忘,这样的青春才最漂亮。” 那年的六月,作为一名即将毕业的普通本科生的我,只因为办公桌上与通知文件一次偶然的相遇,仿佛一道光照进了我原本平静的世界,在一瞬间让我做出从来没有过的决断:我要去西藏!从河北出发到拉萨,再到号称“世界第三极”的世界屋脊的屋脊,只想在离天堂最近的地方,留下青春的身影,书写青春的故事。



我是姜再奇,毕业于河北科技师范学院,现工作于西藏阿里地区普兰县。

初遇西藏

当高原上的阳光再一次融化了狮泉河水的时候,生命早已开始在雪与雨交杂的春天萌芽,忽然间发现,这是我在阿里高原度过的第一个春天。

2016年7月23日,石家庄的太阳依旧那么火辣,顶着炽热的高温,登上了飞往拉萨的航班,此刻虽有不舍,但更多的是期待、愉悦和激动,满怀复杂的心情,却又憧憬着那片神秘的土地。虽然出发前早已经通过各种渠道,想要了解她,但当真正踏上这片土地之后才发现,她的美原来真的不可言传。进藏半年,有感受过老阿妈扎西德勒的温暖,有终见布达拉宫大脑瞬间的空白,有转角遇见大昭寺旁虔诚朝拜的震撼。这一切,都吸引着我想要更加了解这片神奇的土地。

 

当代“知青”

 

初遇西藏的美好并没有持续多久,用半个月的时间适应了拉萨的高原反应后,便准备前往号称世界屋脊的屋脊的“藏西秘境•天上阿里”。八月的阿里,原本应该盛夏的季节,风吹在脸上却有着丝丝凉意。

在西藏,一直有着“远在阿里,苦在那曲”的说法,阿里属于边疆民族地区,常年高寒缺氧,自然生活条件恶劣,社会经济发展滞后,各种社会服务也仅限于满足基本生活需求。在阿里的日子,可以说除了工作基本上没有其他任何的“娱乐”了。由于地理位置特殊,综治、维稳等各项工作任务极为繁重,单位上经常加班加点到深夜,每每凌晨回家,总是一边承受无边的寂寞和孤独,一边刷着同学和朋友们朋友圈的动态。大脑里想像着,如果没来西藏的话,我是不是也会过着和他们一样的生活?但现实总是第二天在缺氧产生的头痛中醒来时残忍的告诉我,仍然只是自己。这时候的心情虽然不至于怀疑人生,但是却真正的怀疑自己,怀疑自己当初的决定,想着自己的处境称为当代知青可能更为恰当。因为时代改变了称呼,但似乎改变不了一种东西,关于知识青年在偏远地区生活的艰难困苦联系。

 

异乡“新年”

 

对于在北方长大早已习惯了暖气的我来说,阿里的冬天漫长且难熬。从小就喜欢雪的我,从来没有过的盼望着春天的到来,盼着盼着,终于迎来了在异乡的新年。

临近年关,单位上大多数汉族同事都会选择在这个时候休假,而我由于第一年参加工作是没有年假的,所以只能默默的羡慕着。春节那天,我蜷缩在被窝里,一边取暖一边嘲笑自己。竟然要抱着泡面守岁的时候,忽然接到电话通知去单位食堂,虽然有了心理准备,但是推门看见藏族同事们忙着挂灯笼、贴春联、准备年夜饭的时候,看着藏族同胞穿着只有盛大节日时才肯穿的民族服饰,一起唱着祝酒歌的时候,我意识到,如果我没来西藏,我想象不到这种感动。悄悄的拿手机录了个视频给家里发了过去,告诉爸妈,他们的儿子在西藏挺好的。“五十六个民族是一家”不单单是一句歌词,而是一种感动,本身就叫做西藏。就像在这个海拔4300米的小镇,到处可见的“河北援建”,这便是河北、阿里兄弟同胞血浓于水的铭记。

 

扎根西藏

 

我们刚来的时候有一腔热血,但慢慢地时间久了终究还是回到现实中来,开始考虑自己的生活,考虑自己的理想,考虑自己想要什么。褪去了刚刚从大学毕业的理想生活外衣,知道自己该如何去追寻自己想要的生活或是自己的理想。不到一年的时间里,身边很多人就像共同乘坐一辆地铁,有的选择了到站下车,而有的人依然前行。很多朋友问,如果有机会回到内地我会怎么选择。在听完他们的话以后,有一段时间我也陷入到了这种思考,但是我找到了答案。就像习近平总书记在青年代表座谈会上说过的:“现在,青春是用来奋斗的;将来,青春是用来回忆的。”大学毕业、工作、升学、结婚、生子,这样亦步亦趋的生活,不是我想要的。想起上学时每每从家出发前父母叮嘱:不要浪费青春,要做好自己。唯独这次出发,他们叮嘱我说:好好照顾自己,既然决定了,就要做出自己的贡献。我知道家人开始肯定并认可我的选择,纵使有千万个不放心,但是他们为我的选择自豪、骄傲。

对于真正了解西藏的人来说,西藏的美,不止风景,更美在人心。恶劣自然环境的历练和艰苦条件的考验没能将他们打倒,每一个藏族同胞脸上单纯、认真的微笑感染和激励着一批批的援藏建藏人扎根边疆、艰苦奋斗、开拓创新、无私奉献。我愿在西藏这片土地上做最微弱的那团火、唱最轻盈的那支歌,并与其他建藏者同道,聚成温暖的光明之火,奏出响亮的青春之歌!(河北省大中专院校学生信息咨询与就业指导中心供稿)


文章来源:中国双创

相关阅读

 
分享到: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电话: 86-10-88828000 京ICP证 040089号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 京公网安备110108006329号 京网文[2011]0252-0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