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大学毕业生的返乡创业之路
——记天津商业大学2013届毕业生黄俊科
在天津有一家初具规模的互联网公司,流动资金上千万,正式员工40多名,年收入百万元。别人眼中创业成功的大学生创业者、公司总经理黄俊科,毕业之后为了发展处在萌芽期的家乡黑枸杞产业,毅然决然带着资金、资源及满腔热忱回乡再次创业。
探索发展无止境
2012年7月,时任天津集创网络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的黄俊科无意中他发现在他家乡——民勤县常见的野生植物“紫果”很可能就是价值不菲的黑枸杞,可当地人还不知道它的价值,只把它当成“紫果”,并认为有毒不能食用。这一发现燃起了黄俊科的兴趣,他马上上网查找相关资料,得知这种植物叫做“黑果枸杞”。黑果枸杞是目前已知物种中花青素含量最高的野生植物,其丰富的元素含量和重要的医学价值使得黑枸杞成为现在最受人关注的野生保健植物,但是由于其特殊的生长环境,目前我国野生黑枸杞产地集中在青海、甘肃和新疆等地的少数地方。黑枸杞一经发现就成为了保健品市场的一匹黑马,其商业价值随即被开发。
这一发现使得黄俊科兴奋不已,如果合理的开发利用,不仅可以使自己的公司多一项主营业务,更重要的是可以服务地方经济,帮助家乡农民发家致富。2012年7月底,专营互联网事业的黄俊科开始进行简单的黑枸杞贸易尝试。2013年3月,已在互联网领域凭借SNS交流平台开发淘得第一桶金的黄俊科与民勤林业局联系,取得了3058亩野生黑果枸杞密集区的30年经营权,一期投入200多万元,对密集区的黑枸杞进行保护和研究。
追求理想有目标
2014年,在有关高校及天津农科院等科研机构的支持下,组成专家团,对黑枸杞深加工研究发起联合攻势。通过各方的努力,在其母校天津商业大学的积极运作下,获得有关方面的资金支持,促成了野生黑枸杞的保护繁育与开发应用研究。看似简单的农产品深加工,在母校专家们的研究中才发现了黑枸杞的奥秘与难点,游离态花青素在光敏、热敏下极易氧化,专家团也尚未在一年内完成科研计划,这越发激起了他和专家团的兴趣。历来好事多磨,2014年7月的一天,李教授一个电话让黄俊科高兴的几乎跳起来,大家终于攻克了黑枸杞中游离态花青素的稳定方法,成为唯一一家可以稳定黑枸杞中游离态花青素的企业,稳定了花青素,其他深加工产品变得不再神秘。
2014年7月,黄俊科创立了甘肃集创生态农林科技有限公司,并在民勤建成了占地8亩的黑枸杞中试基地。9月底,产品中试初战告捷,其中两项黑枸杞产品中试成功,兴奋不已的他立即向民勤县有关部门汇报项目中试成果,项目得到了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和认可,县委书记和政府县长先后亲自去中试基地参观中试成果,对黑枸杞产业的未来给予肯定。这对他来说既是政策的关怀,更是对自己和公司的肯定。有了天津资源的助力,又得到了家乡政府的支持,他卯足了劲儿开始黑枸杞的产业之旅。与招商局签订了合作协议,决心扎根西部,联合各方资源,在民勤县投资建厂,推进黑枸杞产业的发展。
众创带动见成效
2015年,黄俊科投资400万元在民勤县勤锋滩种植黑枸杞,对投资186万元购置了烘干、萃取、超临界脱水、小型压片机等设备,专门聘请了有关专家到民勤县,对6大产品系进行产品中试,一边探索黑枸杞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结合方式,一边推进深加工工厂的建设并进行工艺调整。2015年底,他的团队完成了漠兰杞泡腾片、漠兰杞珍、黑枸杞提取物、超临界脱水原果等4项黑枸杞深加产品中期小批量试生产,攻克了黑枸杞中原花青素OPC难以稳定分离的难题。
为进一步加快推进科研成果转化,2016年,公司在民勤工业园区正在建设濒危野生黑枸杞保护繁育与沙产业综合开发项目,项目占地面积50亩,拟引进建设枸杞鲜果低温烘干设备4套、超临界脱水设备6套、低温冷冻库2套、超临界萃取生产线1条、提取物粉剂加工生产线1条、GMP压片生产线1条、真空分装生产线1条,同步建设沙漠品种繁育中心、沙产业体验展示中心、产品研发中心,预计年内可部分建成投用。在民勤县重兴乡建成了黑枸杞标准化种植基地200余亩,配装以色列耐特菲姆超级智能滴灌等设施。同时,公司坚持走特色沙产业、生态农业、健康产业与互联网多元融合之路,目前正在筹办黑枸杞产业协会、中国甘肃黑枸杞交易市场和黑枸杞行业观察网,不断追寻实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沙海荒滩也要变成金山银山”的伟大理想。
(天津市大中专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