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周文彰:走进品牌时代 增强品牌意识

发布时间:2018-05-15 14:59:20 | 来源:中国双创 | 责任编辑:牛志鑫

2018年5月10日,2018创新中国品牌高峰论坛在北京钓鱼台国宾馆举行。本次论坛由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双创发展办公室)主办,本次论坛得到了遂宁市人民政府、日照市经济技术开发区、任县人民政府、光山县人民政府、河北大学、湖南师范大学、北京开放大学、闽南理工学院、大连科技学院、泸州老窖·国窖1573、南泥湾、伊人时光、磊鑫建筑、浙江新玺俪食品股份有限公司等的大力支持。

全国政协第十二届委员、国家行政学院原副院长、党委委员周文彰出席了本次论坛。他从四方面讲述了自己对品牌建设的感想。以下是周文彰院长在论坛现场的发言实录。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专家、企业界、新闻界的各位朋友,大家好!

今天,我们在第二个中国品牌日聚集在这里,举行2018创新中国品牌高峰论坛,感到非常高兴。借此机会,关于品牌的建设,我想谈四点自己的感想。

第一点是我们这次论坛的意义。经过较长时间的准备和策划,我们这次论坛将展示我们中国的品牌建设、品牌意识和我们中国独特的品牌文化。我们将展现中国的好品牌、好产品、好企业。我们给自己定的任务是推动中国品牌走向世界,我们很想通过这样的论坛,来助推中国的品牌建设,由品牌来奠基质量中国。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当中不仅指出我们要把中国的经济从高速发展,转向高质量的增长,同时还提出创造质量中国。而品牌可以为质量中国奠基。

第二点是品牌的意义。大家很容易发现,我们不知不觉已经进入了这样的一个时代,这个时代跟我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几乎是同步的,是一个与品牌息息相关的时代,是一个追求品牌的时代。在这个时代,已经越来越多的人喜欢追求品牌,吃的、穿的、用的、涂抹的等等,都在追求品牌,人们通过品牌塑造形象,显示身份,结交朋友。可以说,我们已经进入了一个信任品牌的时代,因为品牌就是质量,品牌就是安全,品牌也意味着绿色。正因如此,品牌可以创造价值。很简单,一件T恤衫摆在地摊上也就十几块钱,如果摆在高档柜台上,就能卖三四百元,这就是品牌的价值。与此同时,我们也进入了品牌竞争的时代。在竞争中,对产品的各要素,包括产品的品质、产品的价格、产品的外观,以及使用的方便、安全、低消耗等等,品牌所起的作用将越来越大。而且对某些消费群体,品牌决定着他们的消费欲望。所以我们要高度重视认识这样一些时代特征。

第三点是我们就要高度重视品牌。首先,一切提供社会消费的生产部门、服务部门,一定要奋力打造品牌。有人说,一流的企业做产品,二流的企业做品牌,三流的企业做文化,实际上他们是很难分开的。就品牌来说,品牌就是形象,品牌就是文化,做品牌就是做文化。同样道理,做品牌也就是做市场。因此努力创造属于我们自己企业的品牌,自己地区的品牌,努力创造属于我们中国的品牌,应该是我们各行各业共同努力的一个目标。有了品牌,我们就要广泛推广品牌,千万不要以为品牌具有天然的知名度,不要以为品牌就有天然的市场,不要以为品牌就意味着大量的消费,如果我们把品牌只是束之高阁,还是无人知晓,品牌同样有一个知名度的问题,品牌本身有知名度的价值,但本身不等于知名度。品牌的知名度一是靠用户口口相传,二是靠我们大力推广。所以我们有了自己的品牌,一定要大力推广。

既然有了品牌我们就要百般珍惜品牌,我们要像爱护眼睛一样爱护我们的品牌,像珍惜生命一样珍惜我们的品牌。如果消费者对我们的产品不满意、垢病,甚至提出服务质量方面的要求,我们一定要认真对待问题,努力解决问题,不含糊,不推诿,更不能伤了消费者社会大众的心,因为这就是在维护我们的品牌。

最后一点,要创造品牌的环境。既然品牌这么重要,要想创造大量的品牌,并且大力推广,使我们的品牌具有越来越高的声誉,我们就一定要创造培育品牌的环境,培育品牌的环境很多,包括涉及到政府的、社会的,以及媒体的等等,总体来说,关于这一点,我认为,要做到三件事:第一件事,就是我们要拒绝假冒品牌,我们如果接受假冒品牌,就等于放纵假冒行为,就会搞乱我们的市场,影响我们创造品牌的积极性,甚至使我们创造品牌的投资难以收回;第二件事,就是我们要善待知名品牌,品牌之所以成为品牌,就在于它能让人放心,但是人都会有自己的过失,产品也有走手的时候,比如一个知名的月饼,里面有一个头发丝,一个知名的酒店,菜里落了一个苍蝇,按道理说不应该有,但是经常会有,怎么办?我们善待它,偶尔为之,不小心为之,一定要善待它。包括我们消费者个人,我们媒体都要做到善待这些知名品牌,如果我们凭着一时的感情冲动,就会伤了这个品牌,有时候他多少年起不来,有时候多少年的品牌经我们报道就一蹶不振。第三件事,就是要传播品牌精神,讲好品牌故事。

利用这个致辞的机会,我就谈这四点感想。我衷心地希望我们这个品牌论坛成为品牌,谢谢大家。

文章来源:中国双创

相关阅读

 
分享到: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电话: 86-10-88828000 京ICP证 040089号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 京公网安备110108006329号 京网文[2011]0252-0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