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深度连通社会需求的艺术设计类创新教育模式

发布时间:2017-09-28 17:24:16 | 来源:中国网 | 责任编辑:段留芳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指出,不同类型的高等学校要探索适应自身特点的培养模式,着重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创新型、复合型、应用型人才,把创新创业教育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

  我国高等教育体系的改革优化,既需要顶层设计的战略创新,也需要来自高校教学前线的典型实践成果,尤其是确有成效的创新教学模式。

  北京工商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陈晓环老师,通过科学规划与精心实践,探索了一套将社会真实需求与大学生专业能力培育有机融合的创新教育模式,取得了比较显著的成绩,并且该模式具有较高的系统性与普适性,样本成果可以在大范围推广应用。

  对于艺术设计类的教学过程,知识点与能力指标难以量化,并且评估体系过于复杂,所以传统教学模式的效率与效果亟待提升。

  在北京工商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陈晓环老师历时五年,通过五个步骤,对传统艺术设计类教学模式,进行了改善优化。

  第一步,深入调研了各类企业及社会机构对艺术设计类人才的真实需求,并对模糊的需求信息,进行了精细化整理提炼。

  第二步,将需求分解对应到可培育的能力模块,并在专业课教学中,研发应用了多种可有效提升关键能力的方法。

  第三步,设计高度契合社会需求的典型任务,让具备初阶能力的学生组建项目团队,进行团队训练,提升专业能力达到中阶水平。

  第四步,将中阶能力水准的学生,组织参加全国最有影响力的多种设计类大赛,并将创新教育贯穿参赛准备的全过程,有效激发学生在艺术领域的创新能力,并将专业能力提升到高阶水平。

  第五步,为学生提供创业就业的综合指导,让学生的意识与能力体系与社会需求进一步融合。

  这一将社会真实需求与专业能力培养过程深度连通与有机衔接的创新教育模式,已取得了显著成绩,对于学生的专业能力培养与综合素质发展,均产生了很好的促进作用。

  基于这种创新教育模式,陈晓环所指导的学生,专业能力大幅度提升,在两年多的时间内,参加全国性设计类大赛获得280余个奖项,陈晓环本人也荣获杰出、优秀指导教师奖105项。

  并且,在阶段性的团队训练模式下,共同完成既契合社会真实需求,又有较高挑战性的项目任务,学生的心理素质、创新能力、语言表达、人格魅力、执行能力与领导能力等重要素质指标,都实现了超越常态的成长。这些素质与能力将

  最为重要一点,在这种模式下,学生的专业能力和多种综合素质指标,都在符合社会需求的正确方向上,实现了均衡和高效的发展,进而培养了学生支撑终身发展的关键能力和适应时代需求的创新人格。


文章来源:中国网

相关阅读

 
分享到: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电话: 86-10-88828000 京ICP证 040089号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 京公网安备110108006329号 京网文[2011]0252-0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