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扶持“新农人”不能拔苗助长

发布时间:2017-07-12 11:08:11 | 来源: 经济日报 | 责任编辑:牛志鑫

现在,以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为代表的“新农人”,正在“三农”全领域发挥越来越明显、越来越突出的作用。可以相信,随着对新型经营主体扶持政策框架体系的进一步明确和完善,各地对“新农人”的支持扶持力度也将进一步加大。同时,随着“新农人”自身的不断磨练成长,“新农人”在现代农业大舞台上必将由“生力军”成长为“主力军。”

但是,“新农人”的成长将是一个积极而渐进的过程,不可能通过短期打磨,甚至冲刺式的“垒大户”就跨越这一较长的成长阶段。这一点,既是由现实国情农情所决定,也是由“新农人”的特征特点所决定的。

国情农情大家都清楚,我国农业地少人多,新老农民将长期共存共生的特征明显。现在需要注意的,是“新农人”自身的各种特质特征也逐渐显露。从“新农人”类型来看,目前主体大约有两类,一类是生长、成长在乡村的“乡村能人”以及他们的接班人,包括“返乡能人”,正如这次中经趋势研究院发布的调查一样,这类主体平均所受教育程度不太高;一类是对农业领域有期待、自身受过良好教育、拥有一定资金技术等实力的“白领农民”,他们在经历与出身方面或多或少与乡村有联系,但这不是他们成为“新农人”的主要动因。

这两类主体,在农业组织形态和经营业态上也表现出较为明显的区别。“乡村能人”主要以家庭农场、专业大户和专业合作社为主,“白领农民”则更多地以参与龙头企业、领办合作社为主。在经营业态上,前者以传统种植养殖产品为主,但机械化、信息化等各种现代经营技术与手段应用程度明显比“老农民”高出很多;后者则更多地偏向新产品、新业态,同时在生产过程中也明显表现出“白领”喜好,比如在家庭农场里可以喝咖啡、玩时尚等。

不同类型的“新农民”,在同一片舞台上亮相,耕耘着同一片土地,表现出不同的气质特征,使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具有更大的丰富性与包容性,也使现代农业绽放出多彩多姿的花朵。但所有“新农人”又都面临共同的困难。一方面,大宗农产品价格下行,成本刚性上升,使许多满怀信心“下田”的经营主体收入下降;另一方面,农业的“弱质”性比如基础设施差、信贷保险弱等并没有根本改变,同时“新农人”与农民的利益如何连接也还需要下大力气探索等。这些困难制约着“新农人”。

弄清楚不同类型“新农人”的特点特征,以及他们面临的共同困难与各自难题,可以看出,“新农人”在成长壮大阶段将表现出巨大活力、创造力与丰富性,但不可能像同批进校的大学生那样同时拿到“毕业证”,也难以像工业品那样“量产”,他们既“各有各的苦恼”,也有“共同的烦恼”。这就需要我们在扶持支持“新农人”的过程中有足够耐心和细心,不能急于求成,不能完成任务式的拔苗助长,搞“一窝蜂”式的定指标培养“新农人”,也不能在“新农人”成长阶段做旁观者,而是要在方法上既讲究普遍性,也要有针对性,努力做“新农人”成长的推动者、引导者和支持者。(瞿长福)


文章来源: 经济日报

相关阅读

 
分享到: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电话: 86-10-88828000 京ICP证 040089号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 京公网安备110108006329号 京网文[2011]0252-0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