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刘铸:创新创业教育是一种新的教育理念

发布时间: 2017-05-03 17:33:28 | 来源: 中国双创 | 责任编辑: 牛志鑫

http://www.naddc.org.cn/uploads/allimg/170305/1-1F305114945359.jpg


  

      刘铸,辽宁省大学生就业局局长,博士,研究员,辽宁省普通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2003年开始从事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以来,积极开展政策创新和工作机制创新;参与探索构建省、市、县三级毕业生就业工作领导体制和运行机制,在辽宁省高校率先普遍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2012年推进就业局与大连理工大学合作,创建全国第一个就业创业方向的博士点;2016年推进就业局与沈阳工业大学合作,共建“辽宁省创业研究院”;主持教育部和辽宁省有关大学生就业创业多项课题,其中,两项获省政府二等奖。


        记者:我国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工作存在的哪些突出问题?
         
刘铸:年来,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不断加强,创新创业体系不断完善,创新创业理念不断深入,高校在创新创业领域尽管取得了积极进展,但作为一个新兴的教育领域,在我国特有的国情下借鉴的经验很少,高校在思维理念、课程体系、师资力量、资源分布、孵化平台等方面仍存在突出问题,使创业教育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具体表现如下几个方面:
        1.
创新创业教育还没有真正融入专业教学,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
       
部分高校对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与实践工作还未引起足够重视,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创业工作开展不够深入。没有把创新创业教育作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培养创新创业型人才,实施高等教育综合配套改革的基础工程来抓。没有深刻理解把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专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的重要意义,对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与提升高校办学质量、提升高校服务社会能力的关系理解不深。对创新创业教育缺少系统规划,没有形成完整的体系。开展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脱节,与实践教学衔接不紧密。真正科学、有效的创新创业指导服务体系还没有建立起来,与广大学生创新创业的实践探索和指导服务需求,相差甚远。许多高校在创新创业教育和指导服务上普遍比较浮躁,存在急功近利的现象。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建设、师资队伍建设这些关键问题、重点环节,还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和研究。高校的创新创业工作缺乏统筹性、科学性和完整性,将创新创业教育、创新创业大赛、创新创业论坛、创新创业实践各环节分唱“独角戏”,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和指导服务体系还没有建立起来。
        2.
系统完善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还没有建立起来
       
目前多数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组织管理往往受到部门分割的制约而不能形成合力,缺乏统一管理,工作责任界定不清,影响创新创业教育的开展。教务部门管什么、指导部门管什么、还涉及其他哪些部门,职责分工、相互关系等等,还没有统一规范的界定。校内校外资源缺乏整合和有效的利用。
      3.
创新创业教育师资匮乏,能力亟待提升
       
很多高校的教师属于“半路出家”,即使有一定的理论知识,也缺少实践经验,所以无法给创新创业的大学生,尤其是开办企业,实施创业的大学生提供专业化的、系统的、有效的指导。在创新创业教育教学方式方法上,侧重理论教学,方式方法较为单一,实践性和可操作性的经验较少,针对性、实效性不强。难以满足有创新创业愿望和勇于创业的学生们实际需求。
        4.
创新创业项目挖掘不够,创新创业实训和孵化平台建设亟待加强
       
具体表现在对创新创业项目的挖掘、收集、整理,还没有形成完整的渠道和体系,具体项目孵化和实施缺乏相应的支持,“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这使得创业企业的发展困难较多。缺少项目、资金、场地支持,创业企业孵化平台未能形成学生、学校、企业、社会多方资源整合、协调合作的格局,扶持大学生创业企业的孵化和服务体系尚不健全。社会上为大学生创业企业提供孵化和综合配套服务的平台少。目前的科技园区、产业园区、创业园区侧重于创业企业的效益和成长性,对大学生创业企业的兴趣不大,支持力度不强。
       
在移动互联时代,真正要鼓励的是创新企业成长和创新型项目的运作。近年来,好多高校开始重视大学生创新创业工作,陆续建立大学生创业孵化器、孵化基地、创业园等。但是如何建设、运营,如何形成有效的运行机制,真正发挥在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和鼓励、培养、促进大学生创业项目运营,创业企业发展,还没有非常成功的经验和模式。

        
记者:高校如何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引导、鼓励、扶持高校师生创新创业?
         刘铸:观念上,高校要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省政府关于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改革的若干工作意见,领会精神,因地制宜,研究策略,以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为着力点,将培养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作为评价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指标,促进人才培养与经济社会发展、创业就业需求紧密衔接。学校要高度重视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工作,把创新创业教育作为促进高等教育改革,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提升高校服务社会能力,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培养创新创业型人才的重要抓手,作为高校的重要职责和任务。把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专业教学,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形成较为完善的创新创业教育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这是取得成效的基础。
       
创新创业教育作为高等教育改革的重要抓手,要体现面向全体学生,并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的指导思想,其核心是将创新创业理念、方法通过教育教学过程传递给全体学生,使学生都具有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并结合所学专业,具备一定的创新创业能力,为未来的职业发展奠定基础。其中:理论知识的传授是前提,实践能力的培养是重点,课程体系的设计是关键,专业教育的融合是难点,需要站在国家的战略高度来思考,需要结合袁贵仁部长提出的六项重点任务做好顶层设计和规划。
         2015
62日,教育部召开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视频会议,对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工作进行动员部署。教育部党组书记、部长袁贵仁出席会议并讲话。袁贵仁指出: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推进高等教育综合改革的重要内容,要认真抓好六项重点任务:
         
一是修订人才培养方案。要坚持立德树人基本导向,开展人才培养观念主题大讨论,明确创新创业教育目标要求,完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
         
二是推进协同育人。要推进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间的协同,推进高校与高校,高校与政府、社会间的协同,推进学科专业间的协同,建立结构调整、多样合作、交叉培养新机制。
         
三是强化创新创业实践。要加强实验教学资源建设和共享,广泛搭建实习实训平台,办好各级各类创新创业竞赛。目前重点是办好首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
         
四是改革教学管理制度。要建立个性化培养教学管理制度,推行休学创新创业,建立创新创业学分积累与转换制度,改革学生学业考核评价办法。
         
五是提升教师创新创业教育教学能力。要坚持全员参加、专兼结合,配齐配强创新创业教育教师队伍。要改革教学内容和方式方法,组织开展专门培训。
         
六是建设校园创新创业文化。要把创新创业文化作为大学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有重点、分层次举办讲座论坛,全方位、多方面开展主题活动。要加大创新创业价值宣传,发掘树立创新创业先进典型。
         
在当前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感召下,高校对于专业型人才培养的理念上应从“培养就业岗位的竞争者”转变为“培养就业岗位的创造者”。通过创新创业教育让学生认识到创业不仅是一种谋生手段,更是职业生涯的一种追求,只有在整个大学阶段,将激发创业意识、培养创业精神作为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工作重点和落脚点,才能创造出与专业和兴趣爱好相结合的价值,实现真正意义的培养创新创业型人才,实现创新型国家建设的目标。深化教改,不光是理念要改,培养方案要改,课程体系、教学方法和模式要改,甚至教师队伍建设也要改,是全方位的、全息的。
         
创新创业教育是一种新的教育理念,这种理念应面向全体学生,并贯穿于教育的全过程,旨在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业精神,使创新成果借助于创业过程得以实现。使学生懂得创业既是一种创造财富的过程,也是一种责任、一种使命,更是一种自我价值的实现;使学生在校期间就具备一定的创业素质和创业能力,以期在今后的实际工作中不断创新,实现创业。


        记者:如何构建完善的高校创新创业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刘铸: 高校把创新创业教育作为促进高等教育改革,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提升高校服务社会能力,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培养创新创业型人才的重要抓手。作为高校的重要职责和任务。把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专业教学,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形成较为完善的创新创业教育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取得显著成效。
         
高校要把创新创业教育工作纳入“一把手”工程,成立领导小组,强化顶层设计,统筹资源,形成协同机制。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方向已经明确,任务已经确定,下一步的关键就是各高校的真抓实干,落实到位。调动方方面面的力量,形成综合配套机制和合力。这次改革的力度空前,范围空前,影响空前。
         
高校应成立创新创业工作领导小组,由党委书记或校长任组长、分管校领导任副组长、有关部门负责人参加的创新创业教育工作领导小组;成立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指导委员会;组建创新创业学院或创新创业教育中心等专门负责创新创业教育的工作机构,并与教务处、学生工作处、招生就业处、科技处、产业处、共青团、校友办、等部门齐抓共管的创新创业工作联动协调机制;并制定和明确各部门职责分工及工作制度,采取有力措施推进创新创业教育。


        记者:如何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专业教学和人才培养的全过程?
   
     刘铸: 依托专业的创业教育是创业教育之源。专业对于学生来说,是将来谋业和职业发展的立业之本,无论是就业或创业,专业的主导性始终发挥着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可以说,大力开展专业创新创业教育,引导、鼓励大学生依托专业创新创业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高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重点。
       
学校实施专业创业教育的过程中,以专业知识和技能传授为载体,以行业发展、产业升级为引领,能有效的促进学生从自身知识和技能出发、发挥专业的智慧和优势、激发学生创业的激情。而离开专业给学生讲创业会显得苍白而空洞,看似选择范围广阔,其实,缺少扎实的专业功底,缺少对行业发展和市场的深刻了解,更容易让学生感到茫然且不可把控。围绕专业开展创业,不仅在学习过程中可以适当弥补这些不足,未来还可以依托母校资源,校友资源,更容易开拓市场、克服挫折、借势借力,易于创业企业长久、持续发展!学以致用,让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在创业的过程中得以充分发挥和利用,这是开展专业创业的优势所在。
       
将创新创业教育贯穿人才培养的全过程的关键是将创新创业理念、方法通过教育教学过程传递给全体学生。其中理论知识的传授是前提,实践能力的培养是重点,课程体系的设置是关键,专业教育的融合是难点。
         
首先,可以通过借鉴国外先进的教育教学模式、课程体系建设,结合我们的实际,采取顶层设计、分步实施、稳步推进的办法。学校能按照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和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的要求,结合自身的办学定位、专业特色、服务面向,完成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工作,构建具有学校特色的人才培养体系。
         
其次,要建立适应创新创业教育需要的教学管理模式。教学目标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创新创业灵感,考查学生运用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积极探索破除“高分低能”积弊的有效途径和方法;能够根据自身情况改革教学和学籍管理制度,设置合理的创新创业学分,建立创新创业学分积累与转换制度,实行弹性学制;能够为有意有潜质的学生制定创新创业能力培养计划,建立创新创业档案和成绩记载系统,鼓励学生开展创新实验、发表论文、获得专利和自主创业,并制定了相应的规定办法和优惠政策。学校要根据实际情况把国际前沿学术发展、最新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融入课堂教学。


         记者:高校应该如何开展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建设?
   
      刘铸: 创新创业课程体系是否完备直接决定着创新创业教育的质量和效果。高校必须明确创新创业教育的目标,从人才培养的高度对创新创业教育进行整体设计,因地制宜选择的教育模式,形成从培养目标、人才素质结构、教学计划、课程设置、实践教学活动等方面一体化的新体系,逐步构建合理的创新创业体系。创新创业教育是一种综合素质的教育,不仅注重创新创业理论知识的传授,更注重创新创业意识的激发和创新创业实践能力的培养。高校在实施创业教育的过程中,必须结合专业知识及技能的学习,渗透创业意识,课程内容不仅要包括创新创业基本知识,更应包括创新创业专业知识,此外还应辅以案例分析,并要求学生参加创新创业模拟实践课程,以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创业教育是一个长期的人才培养工程,短时间内很难看到立竿见影的人才培养效果,为了确保教学效果最大化,要扩大小班化教学覆盖面,将第一课堂所学的创新创业知识应用到第二课堂的创新创业实践模拟及实战中去。
       
课程与教学是人才培养最基础、最关键的环节。完善课程体系、改革教学方法,是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核心。因此,构建依次递进、有机衔接、科学合理的创新创业教育专门课程群,形成完善的课程体系是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基础工程,任重道远。


        记者:高校如何强化创新创业师资队伍和导师队伍建设?
    
    刘铸:高校要积极采取在职培训、岗位交流、校企合作、考核聘任等有力措施解决创新创业教育中专业化师资匾乏的问题,这是影响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成败的关键因素。作为高校,针对当前一段时期师资力量严重不足、创业教学难度大、教学成效难以量化的制约瓶颈,聘请创业成功者、企业家、风险投资人、职业经理人、知名创业校友等各行业优秀人才,担任创新创业课程兼职教师,加快建立一个由专业教师、创业人士、社会企业家、各行业优秀人才等专兼职结合的多元化专家型师资库。
       
师资队伍建设是关键,构建创业师资队伍新格局,着力提升教师创新创业教育教学能力。
学校要充分认识教师是深入推进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关键,明确全体教师创新创业教育职责,并纳入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和绩效考核指标,加强创新创业教育的考核评价。配齐配强专业教师队伍,不断加强教师创新创业教育教学能力建设。聘请各行各业优秀人才,担任专业课、创新创业课授课或指导教师,制定兼职教师管理规范,建立优秀创新创业导师人才库。将提高高校教师创新创业教育的意识和能力作为岗前培训、课程轮训、骨干研修的重要内容,建立了相关专业教师、创新创业教育专职教师到行业企业挂职锻炼制度,并不断完善高校科技成果处置和收益分配机制,鼓励教师带领学生创新创业。
文章来源: 中国双创
 
分享到: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电话: 86-10-88828000 京ICP证 040089号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 京公网安备110108006329号 京网文[2011]0252-0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