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始终是关系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头等大事。近日,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建立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的指导意见》,全面部署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以下简称“两区”)划定和建设工作。这是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保护提升粮食和重要农产品核心生产能力,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大举措。
抓好“两区”划定和建设工作,要把握好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这一核心目标,紧扣国家粮食安全和棉油糖等重要农产品供给的底线,聚焦关系国计民生和国家战略需要的品种,择优划定、应划尽划、划足划实,形成粮食等重要农产品核心产区和供给基地;要把握好推进农业可持续发展这一基本方向,正确处理当前与长远、生产与生态之间的关系,确保农田生态系统的稳定与改善,促进农业生产由过度依赖资源消耗向绿色生态可持续转变;要把握好优化农业布局这一主要任务,充分发挥各地农业生产比较优势,引导农业结构调整和区域布局优化;要把握好“两区”精准化管理这一核心要求,将粮食等重要农产品生产用地细化落实到具体地块,实行信息化、精细化、全环节管理;要把握好构建建管并重的激励与约束机制这一关键举措,确保“两区”建得好、管得住,长久发挥作用。
在实际工作中,“两区”划定和建设要抓住划、建、管三个关键环节。
划好“两区”,确保精准落地。要综合考虑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产销平衡、水土资源、发展潜力、永久基本农田保护面积和城乡发展规划等因素,抓紧将划定任务分解到市、县、乡。要选择具有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的种植传统、近三年播种面积基本稳定的地区,优先将水土资源条件较好、土地相对平整且集中连片、农田基础设施比较完备、生态环境良好的、已经建成或规划建设的高标准农田划入“两区”。要实行精细化管理,明确“两区”具体地块,标明“四至”及拐点坐标、面积以及灌排工程条件、作物类型、承包经营主体、土地流转情况等相关信息,统一编号、建档立卡、登记造册、建立电子地图和数据库。经核查验收、公告后,汇总形成全国“两区”建设一张图。
建好“两区”,提升核心产能。要坚持问题导向,大力推进“两区”内集中连片、旱涝保收、稳产高产、生态友好的高标准农田、骨干水利工程和中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因地制宜兴建“五小水利”工程,大力发展节水灌溉。积极推动“两区”内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的发展,大力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引导和支持农业经营主体优化生产结构,增加绿色优质农产品供给。适应“两区”农业发展的要求,健全农村经营管理体系,改革优化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构建覆盖全程、综合配套、便捷高效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大力开展绿色高产高效创建,加快推广优良品种和高产栽培技术,全力提升全程机械化水平,积极推广互联网、云计算等现代信息技术,推动“两区”现代农业的发展。
管好“两区”,实现长期稳定。要完善“两区”保护相关制度,推动制定“两区”监管方面的地方性法规或政府规章,确保耕地资源数量不减少、能力不降低。要落实管护责任,按照“谁使用、谁受益、谁管护”的原则,将“两区”地块的农业基础设施管护责任落实到经营主体,督促和指导经营主体加强设施管护。要创新农田水利工程建管机制,鼓励农民、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农民用水合作组织、新型经营主体等参与建设、管理和运营。要综合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建立“两区”监测监管体系,定期对“两区”范围内农作物品种和种植面积等进行监测,掌握和分析地块变更、种植结构变化等相关动态情况。(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 张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