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郑亨日:全力打造鸭绿江经济带

发布时间: 2017-03-16 15:03:27 | 来源: 中国双创 | 责任编辑: 牛志鑫


          第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
        郑亨日,男,1966年10月生,朝鲜族,中共党员。曾任长白县委副书记、县长,现任白山市政府副秘书长。

 
        中国网:在当前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形势下,您认为鸭绿江的开发建设我们政府将在原来的基础上如何创新呢?
        郑亨日:2017年,白山市提出,要高标准规划建设西起白山市浑江区三道沟,经江源区、临江市、长白县至抚松县松江河镇,总长500公里的鸭绿江开发开放经济带,全力将鸭绿江经济带全力打造成国家和全省重要战略对接带、产业绿色转型发展带、中朝鸭绿江国际旅游风情带。举全市之力构建绿色转型振兴平台、改革开放创新平台、兴边富民固防平台,以开放促发展、促振兴。
        中国网:白山市打造鸭绿江有哪些的优势呢?
        郑亨日:白山市具备打造鸭绿江开发开放经济带的发展基础与环境,具有五点突出优势:
        一、区位优势
        白山市处于长吉图经济区、白通丹经济带、哈长城市群、沈阳经济区等主要经济带(区)相互衔接枢纽区的地位,有长白县和临江市两个通关口岸,与朝鲜边贸往来密切。可实现空海港铁联运、内贸外运,可谓吉林乃至东北三省打通日本海通道。将为加强中、朝、韩、日、俄五国国际经贸往来提供更为便利的条件。
        二、资源优势
        白山市境内自然资源丰饶,素有“长白林海”、“雪域王国”、“人参之乡”和“立体资源宝库”等美誉。
        三、政策叠加优势
        白山先后被国家列为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试点市、循环经济试点市、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试点城市、资源衰退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综合实验区和主体功能区规划重点生态功能区。
        四、特色产业优势
        白山市坚持“生态立市、产业强市、特色兴市”,已经形成了矿产新材料、矿泉水、医药健康、旅游现代服务业五大产业,各类名企、战略投资者纷纷入驻白山。下一步,白山市将围绕五大产业打造亚洲硅藻土之都、中国镁谷和东北重要矿产新材料基地;打造国际矿泉城;打造中国人参城、长白山北药生产基地和休闲养生之都;打造国际旅游休闲度假目的地,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城;打造长白山区域物流枢纽和现代服务业中心。
        五、基础设施优势
        白山市有长白县和临江市两个通关口岸,“十二五”期间,临江、长白口岸进出口货值43922.4万美元,呈逐年上升趋势。境内全线贯通二级公路,有近500公里沿鸭绿江边境公路。联入鹤岗至大连高速公路网络,可直通辽宁沿海经济带。
        中国网:打造鸭绿江开发开放经济带需要哪些支持呢?
        郑亨日:打造鸭绿江开发开放经济带需要各部委的政策资金支持。主要是政策和资金的支持和对外通道建设政策的支持。
        中国网:吉林省作为抗日战争的主战场,是抗联精神的发源地,也是受日寇殖民时间最长、抗战时间最长、斗争条件最艰苦的省份,建立中国靖宇东北抗联教育基地有哪些重大意义呢?
        郑亨日:建立中国靖宇东北抗联教育基地,对我国是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的,主要体现在:
        一、有利于丰富东北抗战14年的史实。可以进一步确立中国共产党从“九一八”到“七七事变”长达6年之久的抗战领导核心地位;进一步加强对东北抗战史的研究和挖掘,丰富中国共产党抗战史实和世界反法西斯东方主战场的研究成果;进一步整理东北抗战基础资料,弘扬东北抗联精神,系统全面展示中国共产党14年抗战成果,以事实批驳歪曲历史、否认和美化侵略战争的错误言论,以事实证明中国共产党始终走在抗战第一线的伟大贡献。
        二、有利于打造党性教育的吉林品牌。建设中国靖宇东北抗联教育基地具有深远的政治意义和社会效益,进一步将革命历史、革命传统和革命精神根植于广大群众心中,进一步增强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四个意识”,坚定攻坚克难的信心,激发加快发展的精神动力,从而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危机感、责任感,全身心地投入到全省绿色转型全面振兴伟大事业中,赢得全社会的信任和支持。
        三、有利于推动全省加快发展振兴。建设中国靖宇东北抗联教育基地会对激活潜力、用足优势、调优结构等各方面起到重要的裂变效应。可以拉动经济增长的强大引擎,加快释放生态产业优势,辐射带动整个吉林省的旅游业爆发式增长。可以推动绿色发展的有力支撑,从根本上破解生态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转化的矛盾,使生态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为推动全省生态资源整体开发利用,实现绿色转型、绿色崛起,建设全国绿色发展示范区提供可靠保障。可以成为带动文化强省的重要推力,通过深入发掘、恢复抗联历史事迹和文化遗迹,还原抗联文化底色,开发配套文艺项目和文化产品,以精神文明和文化底蕴建设红色吉林、推介红色吉林、发展红色吉林。
 
文章来源: 中国双创
 
分享到: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电话: 86-10-88828000 京ICP证 040089号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 京公网安备110108006329号 京网文[2011]0252-0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