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林成涛:人人都应该有创新创业的精神

发布时间: 2017-03-13 01:07:31 | 来源: 中国双创 | 责任编辑: 牛志鑫

    中国网:亲爱的网友,大家好!这里是清华大学,我是中国网记者王晓霞,今天我们要采访的嘉宾是清华大学学生职业发展指导中心主任林成涛。林主任您好。
   
林成涛:主持人好,各位网友大家好。
   
中国网:两会期间关于“双创”的话题收到了广泛关注,您认为双创的开展对国家经济发展有什么样的促进作用呢?
   
林成涛:“双创”工作就是国家的战略部署,同时也是作为清华大学在培养人才方面重要的使命和责任。“双创”深入的广泛的开展,通过创业带动就业方面是有非常明显的时效的。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也特别希望通过“双创”重大的阶段的契机,做好学校的人才培养工作,也推动学校各方面的发展。
   
中国网:清华大学在开展大学生创业创新方面都做了哪些工作?都取得了那些成效呢?
   
林成涛:创业活动都是以创新为基础的。包括优秀的创新人才的培养,原创性的创新成果的产生,都和创业活动有着紧密联系。我们在未来的开展工作也会有比较好的成果和成效。
   
中国网:清华大学在创业创新方面是一个先行者,自九八年到现在也将近二十年的时间,当时的创业的那批人是不是现在已经有非常卓越的企业家?
   
林成涛:是的。创业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也是一个充满风险和压力的过程,同时在创业过程中综合素质优秀的人、有专长的人才能比较好的坚持下来。在这个过程中,有很多人选择了终止创业,但是,时间证明坚持下来的都是取得了比较好的成功,而且是一批非常杰出和优秀的人才。
   
中国网:清华大学在学生创业中都集中在哪些领域呢?
   
林成涛:清华大学的学生的创业其中少部分的学生是在应届毕业选择创业的比较少,最近几年有稳步递增的一个数量的变化。和服务相关的以及教育培训相关的,包括一些优质的资源供给相关的这些特点的创业型企业是比较多的。

 


    中国网:您对大学生创业有什么要提醒的吗?
   
林成涛:包括个人的自信心、勇气、合作意识在大学期间要建立起来。创业是多学科知识的综合,多领域人才大家一起协作。合作形成的一些比较好的这种创业的贡献和回报。
    
中国网:很多大学生创业其实是需要上商业敏感度和洞察力的,也需要沟通和合作的能力。清华大学在对学生创业的过程中提前做了哪些铺垫和准备呢?
   
林成涛:首先是校园文化的熏陶和对创业活动的实践的一种鼓励和支持。现在从注册公司走向世界基本能够做到流程式的服务。
   
中国网:清华大学学生毕业可能是四年五年开始创业的比较多,成功的几率相对比较大。这种成功概率是不是基于我们清华大学本身就具有创新的技术和基因呢?
   
林成涛:这个是多方面的。一是和创业者本人的基本素质有关,二是总体来讲在清华大学的资源能力还是比较不错。
   
中国网:清华大学的学生是否可以算作是“草根”创业?您如何理解“草根”创业的概念?
   
林成涛:我理解的“草根”创业是从本身能力和社会资源各方面的比较弱小的创业。对大部分的清华大学生的应届毕业生的创业来讲,我觉得基本上可以纳入到“草根”创业的群体。
   
中国网:“草根”创业的风险还是蛮大的,他们面对失败的心里承受力是怎么样的呢?他们是否能直面失败,能顽强的站起来?
   
林成涛:主要是和个人的经历有关,成长过程中经历的挫折后就会不断的去提升和改造。总体来讲不同的时代,都会涌现出一大批非常优秀的创业者或者卓越的创业型的企业家。
   
中国网:我国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创业经历了几次创业潮,从八十年代个体户顽强的生长,到九十年代知识分子下海潮,包括现在互联网经济的迅速发展。我们今天提倡的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相对于前几个阶段来说有什么样的不同呢?
   
林成涛:更有活力,更加激烈,更有成长性和知识与财富的回报,也有更好的一种保护。总体来说应该说进入一个更好的阶段和时代。
   
中国网:他们的目标追求和前几个阶段的这个创业有什么不一样吗。
   
林成涛:现在选择的机会更多,有相对好的物质环境和条件的支持。在这个过程中重大的挫折风险下降了。
   
中国网:清华大学在大学生创业创新方面接下来会做哪些方面的工作呢?
   
林成涛:环节的完善,更多资源的投入,加强校内校外紧密的协作,和国内国外的密切的合作,让这些优秀人才更有更高的视野啊。
   
中国网:不是人人都适合创业,但人人都需要有创业和创新的精神。非常感谢林主任今天给我们带来的精彩的分享,也期望清华大学在大学生创业方面能够有更多的成效,也希望清华大学能够为国家培养出更多创业和创新人才。感谢林主任接受我们采访。
   
林成涛:谢谢主持人,谢谢各位网友。

文章来源: 中国双创
 
分享到: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电话: 86-10-88828000 京ICP证 040089号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 京公网安备110108006329号 京网文[2011]0252-0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