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丁松泉:我国未来创新创业的主体是大学生

发布时间: 2017-03-06 11:19:07 | 来源: 中国双创 | 责任编辑: 牛志鑫
 

        丁松泉,浙江省教育厅学生管理处处长。1965年生,浙江余杭人,华东师范大学历史学学士、法学硕士,中国人民大学政治学博士,2007年起,从事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

     记者:当前全球经济形势下,您认为“双创”的提出和开展,对于中国经济的整体发展有怎样的促进作用?
    丁松泉: 
前全球经济的特点是创新动力不足与市场拓展受限,特别是发达国家没有采取正确的扩展全球贸易与投资的系列政策,导致全球经济增长乏力,长时间低迷,难以走向新一轮的经济繁荣。一方面,在发达国家,互联网带动的经济繁荣与增长目前显示递减效应,没有特别的科技创新来带动新一轮的科技与产业革命;另一方面,在没有新科技与产业革命情况下全球经济增长所依赖的市场规模扩张,由于发达国家自身趋向贸易保护主义,又不积极推动发展中国家通过促进政治稳定、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扩大开放与投资、培育内生增长动力等措施实现经济增长并扩展全球市场,导致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相互促进经济发展的互动能量不足。总体看,目前全球经济在创新驱动与市场拓展方面在短时期内取得突破的可能性不大。因此,中国经济发展需要通过创新驱动,培育自身的内生增长动力,不仅带动自身经济发展,并促进全球经济的增长。通过“双创”,培育新引擎,培育新生市场力量,将有效促进经济转型升级,经济增长模式从投资驱动全面走向创新驱动。 
   记者:您是否在参与“双创”?有哪些经验,可以与我们分享?
   
 丁松泉: 没有直接参与双创,而是从事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 
    记者:在“双创”人才培养方面,您认为应该注重哪些内容?
    
丁松泉:在双创人才培养方面,我认为首先要扩大培养的基础,大众创业,万众创新,需要的是更广泛的参与,相应的,我们的人才培养就需要扩大基础与规模,就我们开展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而言,就是要全面开展创新创业教育,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其次,要分层分类、多元培养。在创新创业的链条上,既需要高端科技创新的领军人物带动新科技新产业,需要马云式的利用新科技培育新产业新市场的企业家,也需要大量推动新科技应用、新商业模式开拓等各方面的人才,由他们去培育一大批中小企业。因此,我们在高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和推进大学生创新创业时,既重视浙江大学等高校科技型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也非常重视普通本科高校与高职高专院校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让不同类型的创新创业人才各自在创新创业的链条上找到自己的位置,发挥自己最大的创新创业能量。三是人才培养的重点是提高人才自身创新创业能力,我们有必要为创新创业人才提供一系列的优惠政策,优化成长环境,但更重要的是培育其创新创业能力,以及为这种创新创业能力转化为生产力提供便利,搭建平台。 
    记者:您认为“草根”创业是怎样的概念?“草根”创业对于平衡地区经济发展有哪些促进作用?“草根”创业的难点在哪里?您认为帮助他们攻克这些困难有哪些好的建议?
    丁松泉: 我个人认为,草根创业的核心与特点是立足本土市场的创业。也就是创业者从本土的市场中寻找到商机,并利用自身可及的资源进行优化配置,实现自己的创业。浙江改革开放后第一代企业家如鲁冠球等,他们从浙江市场的需求中找到商业灵感和商机,并积极从高校和国有企业争取科技与人才资源为己所用,从本土市场起步,不断开拓市场。第二代的马云也是立足本地市场,并运用互联网技术为本土的中小企业服务,引导本土企业进入电子商务,从而使阿里巴巴从本土走向世界。创业者对本地的市场最为熟悉,对本地市场需求最为敏感,本地资源的配置也相对可及,因此,大批草根创业群体的产生,有利于本地市场资源最优化利用与开发,促进地区经济发展。草根创业的难点是企业家视野有所局限,资源配置力度小,市场空间小,科技资源相对不足,融资困难等。扶持草根创业,就是主要在创业的起步阶段帮助创业者在融资、招聘人才、开拓市场方面提供必要的支持,并加强对创业者自身视野与素质的培养。 
    记者:您是怎么看待大学生创业的?大学生创业的优势与不足之处有哪些?您认为高校应该怎样面对大学生创业这一课题?他们能为大学生创业做哪些铺垫?
    丁松泉: 我国高等教育已经进入大众化阶段,少数地区已经进入高等教育普及化阶段,因此,无论从人口教育结构看,还是从未来经济与产业发展的趋势看,未来创新创业的主力军是大学生。以浙江为例,浙江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已经达到56%,这意味着即使从人口的受教育结构看,未来创新创业的主体应该是大学生。更重要的是,世界经济以及我国的经济已经不是改革开放初期的状态,不是第一代农民企业家创业时的生态,没有科技支撑,没有采用新型商业模式,没有采用互联网+,要取得创新创业的成功非常困难,也难以扩大和提升。大学生不仅是未来我国人口的主体,更是知识经济时代、创新驱动经济发展阶段必然的主体,他们是引领我国创新创业、引领我国经济转型升级并使我国成为创新型经济体的主力军与希望所在。
    大学生创业的优势在大学生自身有科技文化支撑,视野开阔、创新思维活跃,对科技与市场的敏感性强,善于开拓或应用新商业模式,组织协调与社会沟通能力强,创新创业精神、意识强,有创业激情。不足之处是社会阅历浅,对市场的深度了解不够,社会经验与创业经验缺乏,配置市场资源能力弱,风险把控能力不够,抗挫折能力有待提高等。
    我们高校应该意识到我国未来创新创业的主体是大学生,因此,不仅理性地认识大学生创新创业的作用与趋势,更要满怀激情地鼓励和支持大学生创新创业。就高校而言,根据大学生创新创业的特点,根据高校自身的定位与职能,我们最主要的工作是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普及创新创业教育,培育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精神和创新创业能力,激发大学生创新创业激情,努力培养一批新型创新创业骨干人才,为他们在走向社会后创新创业提供足够的知识与能力储备。对于在校期间有创新创业意向的学生要重点培养,对于已经有创新创业项目的学生,要重点扶持,帮助学生克服创业初期面临的困难与问题,帮助争取获得政策支持与社会资源,配好创业导师进行重点指导与跟踪服务。
    浙江高校在推进大学生创新创业方面起步早,成效大,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浙江高校比较早敏锐地捕捉到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需求与价值,比较早地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通过开展创新创业课程教学、创新创业培训、建立校内大学生创业园、支持大学生电子商务产业等,培育了一大批创新创业骨干人才。据浙江省教育评估院对我省高校毕业生毕业1年后的跟踪调查,我省近几年高校毕业生毕业1年后的自主创业率在4-5%之间,毕业三年后自主创业率更高,诞生了一大批大学生创业企业,并涌现诸多大学生创业典型,以浙江大学毕业生为代表的科技型创业、中国美院毕业生为代表的文化创意型创业、杭州师范大学与义乌工商职业技术学院毕业生为代表的电子商务创业以及众多综合类大学生创业企业为浙江经济发展提供了新动力。
    面对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形势新要求,浙江省教育厅贯彻落实国办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要求,开展新一轮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一是在全省高校普遍建立创业学院,创业学院可以根据高校自身实际采用不同的形式,鼓励高校与社会力量合作推进创业学院建设。二是深化课程教学改革,创业学院要统筹全校创新创业教育资源,开发创新创业课程与教材,推进创新创业教学改革与教学评价改革,努力推动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有机融合。三是实施创业导师培育工程,针对我省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师资力量不足和结构单一的问题,浙江省从2016年起实施“创业导师培育工程”,开展创业导师培训,力争到2020年培育5000名创业导师。省教育厅积极鼓励高校聘请企业家担任创业导师。四是推进新型创新创业骨干人才培养试点,通过创业学院重点培育3+1、2+1等新型创新创业骨干人才,让学生在经过3年或2年的专业教育后,重点接受创新创业教育与实践。五是通过建立创新创业教育实际基地、举办创新创业大赛等,为大学生创新创业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与平台。我省新一轮的创新创业教育改革还在推进阶段,我们认为,持续地推进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不断提升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质量,必将培育一大批创新创业新的生力军。我们无法预期具体是谁能够成为新生代的企业家与领军人物,也无法预期马云式的人物出自哪个学校,但是,我们可以预期的是,通过我们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通过我们普及加重点培养的创新创业教育,通过我们的指导与扶持,今后在浙江大地上必将涌现更多的大学生创业企业。虽然会有一些企业倒下,一些大学生创业失败,但是,在经过市场的磨练与大学生企业家的自我学习后,会有一大批大学生创业企业成长起来,会有一大批新生代企业家崛起,这些企业和企业家群体大多会承载着新的科技或新的商业模式,从而推动浙江成为创新型经济体,使浙江创新创业继续走在全国前列。可以预料,哪个地区在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方面走在前列,投入更多的精力与资源,哪个地区将会培育出更多新生代企业家,会更早地成为创新型经济体。就政府与高校而言,对大学生创新创业,不要计较一时一地的得失成败,要重视大学生创新创业的长期效应与整体预期成果,在教育、培育与扶持上,舍得花更多的精力与财力,愿意付出更多的耐心,从区域经济发展战略角度去认识、思考与勾画。当然对大学生个体而言,需要认识市场,精准而扎实地做好每一个项目,并具有从失败与挫折中学习和提升的能力。我们对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指导帮扶也是因人而异的。
 
    记者:创新,是民族长足发展的动力,创新也是一个永恒主题,您认为当下社会我们应该如何创新?重点在哪些方面努力?
   
丁松泉:我们推动创新的第一着力点在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创新源自思维的创新,思维的创新源自教育。我们学校教育要从应试教育中走出来,尤其在中小学阶段,不仅学校教育,全社会、特别是家长要勇敢地走出来,让学生个性得到自由的发展,让学生在自己感兴趣的领域发展,学生只有在自己最感兴趣、最具有优势的领域不断努力与开拓,才会具有最强的创造力,才能创新。就学校、家庭和社会而言,要为学生提供更丰厚的土壤和实践机会,无论比尔盖茨还是乔布斯,他们在中学阶段都能够接触到新的科技和科技产品,接触到企业家和工程师,不仅兴趣得到培养,更得到具体的专业指导,我们的企业要更多会学生提供实习和实践的机会,我们的企业家、工程师,也要增强社会责任感,多指导各级各类学生,共同培育学生的创造力。第二个着力点是培育企业创新能力,不少诺贝尔奖的成果,例如日本的一些获奖成果是科学家在企业中完成的,我们的企业要更多增加研发投入,走自主创新之路,培育创新土壤和创新人才。
文章来源: 中国双创
 
分享到: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电话: 86-10-88828000 京ICP证 040089号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 京公网安备110108006329号 京网文[2011]0252-0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