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第三次南海大洋钻探插入“探海神针”

发布时间: 2017-02-28 14:54:24 | 来源: 新华社 | 责任编辑: 牛志鑫

南海是我国的“母亲海”。她与华南大陆的分离,是通过一个大断层“干脆利落”地分开?还是“拖泥带水”,在分开过程中把下地壳或地幔都给露了出来?

这个让科学家争论了多年的“科学之谜”即将揭晓。在科技部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研究计划“南海深部计划”的支持下,我国科学家主导的第三次南海大洋钻探,顺利完成第一个钻孔“前期探路”任务后,26日正式开始从第二个钻孔钻取南海的基底岩石。“决心”号犹如向南海海底插入一根“探海神针”,看一看基底岩石到底是什么?答案就将揭晓。

位于北纬18度24.5分、东经115度51.6分的第二个钻孔,编号为U1499B,与第一个钻孔相距仅20米,具有完全相同的海底沉积特点和规律。根据在第一个钻孔的“实地调研”,“决心”号为第二个钻孔安装了一个长达651米的“保护套管”。套管穿过松软的沉积层,就可以保护钻孔不坍塌。

26日,在水下摄像机的“指引”下,“决心”号的钻杆穿过3770米深海水,经过长达五六个小时的艰难搜寻,终于在海底找到了“再入锥”,并顺利将钻杆插入了钻孔。此后,再将钻杆一节一节地加长,穿过651米长的保护套管,进行钻探。

据第三次南海大洋钻探IODP367航次中方首席科学家孙珍教授介绍,根据前期的地震剖面、重力数据和磁力异常等多种科学研究,第二个钻孔的位置,正处在南海北部大陆边缘、地壳减薄到最小的地方。钻孔只要打穿海底800多米沉积层,就可以钻取正下方一个“小山丘”的山顶岩石。这个“小山丘”很可能就是由于地壳减薄、莫霍面上扬、下地壳出露所形成的,就是南海由大陆变为海洋前的最后一段基底岩石。

“因此,‘决心’号只需要从651米的套管下方,再钻进约200米,就能触摸到南海的基底岩石。如果一切顺利,明天我们就可以揭开期待已久的科学之谜的‘谜底’。我们现在的心情很激动、很紧张,更充满了期待。”孙珍说。

科学家为什么这么关心南海是如何与华南大陆分离的呢?

原来,这不仅仅关系到我国“母亲海”前半生的“个人往事”,还关系到我们“地球家园”海陆如何变迁的一种理论----“地幔剥露式大陆破裂理论”的检验。

据孙珍介绍,这种理论认为:地壳中的深断裂带造成海水下渗,海水和地幔橄榄岩发生化学反应后,就会生成强度较弱的“蛇纹岩”并放热,从而导致大陆板块的弱化破裂。

目前,这个理论仅在北大西洋找到了唯一的证据:西班牙岸外的“伊比利亚大陆边缘”和加拿大的“纽芬兰大陆边缘”,在白垩纪的时候曾经连在一起,后来由于地幔的蛇纹岩化机制,造成了大陆破裂,中间产生了大西洋。

“南海北部的大陆边缘,与大西洋的大陆破裂有着相似的地质特征,但却具有截然不同的发育条件,是检验以大西洋为蓝本的‘地幔剥露式大陆破裂理论’最佳场所。”孙珍说,“如果我们钻取的南海基底岩石,也是蛇纹岩,说明这一理论并不是地球上的孤例;如果钻取到其它类型的岩石,这也将是大洋钻探第一次证明还有另一种大陆破裂机制存在,更有科学意义。”

南海的基底岩石到底是什么?“决心”号上所有科学家正拭目以待。(记者 张建松)

文章来源: 新华社
 
分享到: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电话: 86-10-88828000 京ICP证 040089号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 京公网安备110108006329号 京网文[2011]0252-0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