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深化“走转改”百日大竞赛

发布时间: 2017-01-10 14:33:30 | 来源: 青海新闻网 | 责任编辑: 牛志鑫

冬日,在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东峡镇,65岁的农民周典贵站在自家院子里,看着丰收的粮食,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现在政策好,农民收入连年看涨,像我这样超过60岁的,每月还能领到养老金,得了病还能报销,知足啊!”

经济下行压力依然较大,而民生改善却在不断提速。

近年来,我省一直保持财政支出七成左右用于民生。 2016年,财政用于与群众生活直接相关的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和就业、保障性安居工程、文化方面的民生投入,占总支出的比重接近80%。

2016年以来,全省经济社会稳中向好,城乡居民收入实现稳定增长,增速均快于全国平均水平。据统计,前三季度,我省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372.7元,同比增长9.7%。其中,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563.8元,增长9%;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944元,增长9.3%。

这一组组温暖人心的数字背后,是百姓不断攀升的“幸福指数”。

就业创业一个都不能少

有想法缺资金,是不少创业团队面临的问题。近年来,我省整合各类资金,撬动社会资金,共同支持众创空间等创新创业服务平台建设。

青海大学学生李建杰通过大学生创新创业投资引导资金108万元的支持,成功创办企业并打造了青海首款一站式O2O高校生活服务平台,受到大学生们的欢迎,并成为省内大学生休学创业第一人。

2016年,全省已建成各类创业孵化基地和创业孵化园34家,现有在孵企业及创客1897家,已出孵企业1006家,带动创业就业2.5万人。组织开展了第二届创业大赛暨创业成果展,全省810个创业项目申报参加创业大赛,294个创业成果参加展示活动,1.6万余人现场参加创业大赛、创业成果展和创业大讲堂活动。

王瑾是青海大学2016年的本科毕业生,目前她已经走上了工作岗位,从一位大学生蜕变为一名职场新人。说起找工作的经历,她笑着说:“很顺利,我的工作就是通过校园招聘得到的。学校对我们的就业指导做了很多工作,今天能走上和专业对口的工作岗位,这还得感谢学校。”

我省深入实施大学生创业引领计划和就业促进计划,全方位开展就业指导、岗位推荐、人事代理等“十免一站式”服务,完善了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实名登记信息系统。利用对口援青省(市)服务平台,组织六州476名未就业高校毕业生赴援青省(市)参加就业创业培训和见习。统筹实施“三支一扶”、“西部计划”、“青南计划”等基层服务项目,招募1542名高校毕业生到基层服务。组织开展企业招聘进校园、“人才集市日”、中央企业面向西藏青海新疆高校毕业生专场招聘等系列高校毕业生招聘活动168场次,发布招聘岗位信息11.4万余个,达成意向就业协议1.7万人次。

就业是民生之本,经济增速放缓,就业仍要“快马加鞭”。

民生保障加强,“幸福指数”攀升

看病难、看病贵,一直是老百姓的心头之痛。省委、省政府下大力气破解这道难题。

湟中县海子沟乡农民刘云鹏参加的是农村合作医疗保险, “我患心脏病多年,属于特病报销范围。按照政策,不仅可以在定点医院报销80%,还可以进行二次报销。算下来,自己掏的钱并不太多。”

困难群体的保障如何呢?“我的低保又涨了,现在每月能领400元钱。”城北区新海桥社区低保户张俊成心存感激。由于张俊成患有多种疾病,还享受了特殊困难家庭的临时救助政策。

全面启动省级公立医院改革,医改工作全面向纵深推进。截至目前,所有省级公立医院全部取消药品加成,实行零差率销售,省财政安排取消药品加成补助资金1.2亿元。

完成了医疗保险信息系统升级改造,医疗保险异地就医结算暂行办法出台,省内异地就医即时结算进一步完善。实施医疗保障和救助脱贫攻坚行动,将全省52万贫困人口全部纳入医疗保障范围,为5.2万住院贫困人口支付医保待遇2.28亿元。

一年来,好消息接踵而至。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由每人每月125元增加到140元;统筹调整企业和机关事业单位基本养老保险金水平,两项加权平均月人均增加养老金253元;城乡居民医疗保险筹资标准由550元提高到610元;失业保险金标准由720元提高到1070元;老年人参加意外伤害保险,参保老年人达30.34万人;再次提高高龄补贴标准;健全完善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制度,提高了残疾人的生活水平。

学有所教,乐有所去

家住海南藏族自治州共和县黑马河乡加隆村的桑杰卓玛,是青海湖民族寄宿制学校初一年级的学生,假期还没结束,她已经盼着开学了。她说:“家里经济条件不好,爸爸妈妈每每都会为家里的花销发愁,以前我还担心因为缺钱而上不了高中和大学,现在好了,县里高中的学费要全免了,只要好好学习,一定能考上大学。”

海东市乐都区下营藏族乡蓓蕾幼儿园里,庄稼汉孟义森拖着5岁的儿子的小手来上学,他说碰上了从没遇到过的好事情,“今年可以免费上学啦。”

孟义森向记者算了一笔账,以前孩子读幼儿园,每月保育费180元,一学年以10个月算,一学年就需要1800元,“我的大儿子读六年级,小儿子读幼儿园,为了照看他俩,我没精力去打工,只能蹲在家里种点庄稼,今年他哥俩的学杂费全免了,就能给家里省下一大笔钱。”

2016年,我省重点实施15年免费教育政策,新增2.66亿元,惠及全省80余万名学生。实施了学前教育、中等职业教育、薄弱初高中改造等建设工程,新建、改扩建学校934所。青海师大新校区、三江源民族中学、西宁市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实现了搬迁入住。学有所教让人民更加切身体会到幸福就在身边,就在自己的日常生活里。

生活水平提高了,群众对幸福追求更进一步,乐有所去便成为迫切需要。走进省美术馆,宛如漫步唐宋诗篇中楼阁亭宇,妙笔丹青,处处墨香;随着悠扬的乐器声,省文化馆几个文艺青年正在排练节目,有模有样、神态专注;隔壁的省图书馆却一片安静,几个小学生正盯着电脑显示屏认真浏览信息资料,沉浸在书的海洋里……

如今,公共文化服务的基础设施在我省遍地开花,极大地丰富了普通群众的生活。全省49个图书馆、55个文化馆、369个乡镇文化站全部免费开放,实现无障碍、零门槛进入,有力提升了全省公共文化服务水平。到年底,建成村级公共服务中心452个、乡镇文化站73个、农家书屋1134个、数字农家书屋60个,无线广播电视综合覆盖率达95.86%,促进了公共文化均等化。

安居乐业,平安是福

我省大多数地区地广人稀,如何让每一个角落平安,如何让管理、服务的触角深入到“最后一公里”,关系到藏区的长治久安。

我省按照城镇、农村、牧区三种类型,全面推进社会网格化管理。

在州、县层面,进一步整合有效资源和力量,加快政务服务大厅建设,大力推广“一站式”服务模式,努力提高州、县政务服务质量和行政管理水平;在乡镇(街道)层面,建立综合服务中心,着力打造“责任下沉、人员下沉、服务下沉”的网络型基层社会管理模式;在游牧民定居地区,推广集中居住、集中建设、集中管理和城乡一体化、服务精细化、管理社区化、发展产业化的经验;在偏远农牧区村镇,推行“村级事务代理代办”;在城乡接合部,打造社区网格化、村庄社区化、“社区(村)+网格+住户”的网格化管理模式,组织开展“平安细胞”建设。

如今,我省已基本实现全省城镇、农村、牧区网格化管理全覆盖,实现了社会管理向法治化、社会化、精细化、信息化的转变。

青海,正在以各民族手足之亲、守望相助、团结和睦、共同发展的姿态走向未来。

文章来源: 青海新闻网
 
分享到: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电话: 86-10-88828000 京ICP证 040089号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 京公网安备110108006329号 京网文[2011]0252-0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