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9日,我省召开新闻发布会发布了《湖南省“十三五”科技创新规划》(下文简称《规划》)。未来几年,创新引领的发展战略如何在科技创新中实现?发布会和《规划》给出了答案。
2020年全省科技创新综合实力进入全国前10位
科技创新综合实力是衡量区域创新水平的重要指标。这些年湖南在全国排名不断前进,由2010年的全国第15位升至2015年第11位。省科技厅党组副书记、副厅长杨治平介绍,《规划》明确提出到2020年,全省科技创新综合实力进入全国前10位,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60%,全面建成创新型湖南发展目标。
值得关注的是,此次首次将“科技规划”升格为“科技创新规划”。杨治平说,这是跳出“就科技而科技”一般性科技规划范畴,着眼于转换发展动力、建设创新型湖南,编制一个科技经济结合、发展改革并重、服务经济社会民生发展的科技创新规划。
《规划》提出的发展目标中,除自主创新能力大幅提升,还包括创新型经济格局初步形成、科技创新体系协同高效、创新创业环境更加优良。如高新技术企业达到4800家以上,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30%,科技服务业机构数达到3800个,创新平台开放共享度达到90%,公民具备基本科学素质的比例达到10%。
从技术创新“点的布局”向产业创新“链的布局”转变
记者发现,此次与《规划》同时发布的还有《十大领域产业技术创新链》,如此编制“1+1”科技创新规划也是首次。
杨治平介绍,《规划》“1”是针对整体科技工作部署,另一个“1”是落实“以产业链配置创新链,以创新链配置资金链”的任务要求,发布《十大领域产业技术创新链》,实现技术创新“点的布局”向整个产业创新“链的布局”的转变。
从创新全链条布局,涵盖从上游的基础研究原始创新到中游的技术创新,再到下游的技术推广和产品产业化全过程。这样有利于按图索骥,切实引导各类创新要素“目标集中、资源集中、力量集中”,营造全社会创新生态。
省委党校湖南行政学院副巡视员彭富国,参与了《规划》制定的全过程。他说,紧扣国家和湖南省重大战略部署与优先发展领域,围绕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现代农业、人口健康、资源与环保、文化创意、公共安全与应急、现代服务业等10大领域重点产业,发布《十大领域产业技术创新链》,可推进产业链、创新链、资金链、人才链、服务链的“五链融合”。
三大工程促进科技成果转化
如何打造科技创新发展新动能?杨治平介绍,《规划》围绕充分释放人才活力、培育科技创新战略力量、构筑开放合作创新格局,提出了健全科技创新治理机制、深化产学研协同创新、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推进科技金融紧密结合、强化军民深度融合等5个方面的改革重点。
“‘十三五’期间,我省将实施三大科技成果转化工程,让更多的科研成果走出实验室,在田间地头、市场大潮中开花结果。”彭富国说。
三大工程分别从成果“三权”改革示范、技术转移服务体系提升、技术转移人才培养着手,环环相扣推进科技成果转化。
科技成果使用权、处置权、收益权的改革事关成果转化的成败。《规划》提出依托长株潭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在深化科技成果处置权管理改革、建立健全技术转移服务体系和机制、完善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作价程序、完善科技成果转化收益分配等方面先行先试,力争形成一系列可复制、可推广的先进经验,在全省范围内推广,辐射带动全省科技成果转移转化。
成果转化离不开技术转移服务体系。《规划》提出支持建设具有市场化运作的省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交易中心,探索建立基于互联网的在线技术交易模式,健全科技成果科学评估和市场定价机制,发展多层次的技术(产权)交易市场体系。
对技术转移人才的培养,《规划》鼓励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社会机构共建技术转移人才培养示范基地。依托行业协会和学会,加大对科技咨询、科技创新创业辅导、科技投融资、专利代理、知识产权托管等专业人才和从业人员的培训力度。
三个计划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
创新引领,企业是主角。此次《规划》,更加注重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
杨治平介绍,《规划》提出将实施创新型企业培育“百千万”工程,形成创新型领军企业“顶天立地”、科技型中小企业“铺天盖天”的发展格局。推动院士专家工作站、博士后工作站、科技特派员等更好地服务企业,支持企业牵头共建创新战略联盟,健全科技资源开放共享机制,提高服务企业技术创新的能力。
“科技领军型企业培育计划”志在做强。彭富国说,在工程机械、汽车、轨道交通装备、风电装备、新材料、现代农业(现代种业)等领域,通过创建国家级研发平台、引进海外高端人才、开展国际科技合作等措施,支持百家龙头企业成为在全球科技竞争和市场竞争中具有话语权的领军型企业。
“瞪羚企业培育计划”志在做大。“在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电子信息、人口健康、节能环保等领域,建立瞪羚企业筛选体系,通过重点研发计划、技术创新引导计划、创新平台与人才计划等措施,培育千家有核心竞争潜力、成长能力强的瞪羚企业。”杨治平说。
“科技型中小微企业培育计划”志在盘活。按照《规划》,该计划以科技人员、留学归国人员、大学生为重点创客对象,完善天使投资、创业投资等科技金融服务体系,加强创业孵化基地建设、出台扶持小微企业发展的财税政策,构建全链条的创新创业服务体系,孵化培育万家科技型中小微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