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晋江 打造国际化创新型城市

发布时间: 2016-12-29 11:26:02 | 来源: 中国网 | 责任编辑: 牛志鑫

日前,以“创新领航,创业晋江”为主题的首届“海峡杯”(晋江)创新创业大赛圆满落下帷幕。来自海内外1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633个项目经过前期筛选进入各个专场海选赛,最终产生企业成长组和初创项目组各20个项目决赛名单。

近年来,在总体经济增速放缓的情况下,晋江提出打造国际化创新型品质城市的战略目标,依靠创新创业、智造升级、人才战略等计划,培育适宜的创新创业土壤,突破转型升级的“瓶颈”,在新发展环境中抢占先机。

高大上 联合创新高地招“凤”引“凰”

无需使用搅拌车的透水混凝土,新能源汽车无线充电,AR 智能眼镜……昨日,入围决赛的40个新材料、智能制造、大健康、云数据等“高大上”的创新创业项目在传统产业优势聚集的晋江亮相,带来新的气象。经过激烈竞争,300多万大赛总奖金有了归属。

首次举办创新创业大赛,效果令许多赛事承办方、大赛评审感到惊讶。据悉,截止大赛报名结束,大赛其中633个成功提交,其中企业组195组,初创组438组,参赛项目呈现四个特点,一是项目质量高,值得一提的是,这些项目中,部分项目团队成员有哈佛、剑桥、清华、北大等国内外知名大学教育背景,参赛项目团队、技术、商业等领域创新含金量远超国内同等级赛事;二是国际化程度高,其中北美34组,德国16组,日本5组,台湾4组,英国3组,加拿大、新加坡、法国各2组,澳洲、韩国、瑞典各1组,涉及多个发达国家,占总报名数的比例高达11.2%。三是赛事影响大,北美、北京、江浙等创新氛围浓厚区域关注多、热情高,大赛为此专设北美、北京和江浙海选赛专场;四是产业覆盖面广,参赛项目不仅重点关注新兴产业领域,而且与晋江市产业体系相互呼应,涵盖了移动互联、先进制造、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等新兴产业门类。

“这次参与海选赛的评委很多都感到惊讶,一个是报名项目多,一个是质量相对高。大赛组委会组织组组长蔡金星告诉记者,“实际上,海选赛中40%的项目团队有博士参与,个别海选专场项目基本获得了天使轮投资,获得资本市场的肯定,多数已通过中试阶段,具备产业化条件和发展潜力。而江浙专场最‘国际化’,海外参赛项目数占比高达80%。”为了参加海选赛,许多海外参赛选手们颠倒时差,利用远程视频的方式进行路演。

大赛组委会相关负责人表示,大赛首次举办能够征集到海内外这么多优秀的项目是多方联合的结果。首届大赛,组委会通过北美、北京、江浙、上海、深圳这些创新创业活跃的地区的优质创新创业服务机构征集到了许多质量较高的项目,还为此特别设置了北美、北京和江浙海选赛专场。“晋江创新创业氛围相对较弱,通过联合这些创新创业高地,大赛的举办能够立足晋江,辐射全国,放眼全球,将更多海内外优秀的项目资源吸引过来。”大赛组委会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实际上通过举办大赛,我们也在吸纳、借鉴这些创新热土如何推动创新走向创业的宝贵经验,就此也能够在晋江和这些地区的创新创业机构、投资方、企业之间构建一个通道,将他们优势的创新创业资源引到晋江,让这些地方的创新之星在晋江能够开出创业之花。同时,此次联手高端科创资源共办赛事,既扩大了活动影响,又实现了多方的合作共赢。”

据悉,本次大赛主要合作方包括全国三大科技创新先导区之一的深圳南山区、深圳市南山区科技创业服务中心,同时还邀请到美国硅谷天使会(SVC Venture Club)、深圳市科技创业促进协会、深圳市南山创业之星投资联盟、深圳市南山区孵化器创新联盟、北京海淀区留创园、首都科技服务业协会、中关村创业大街、小样青年社区、清华大学清控科创公司、黑马会、飞马旅等涉及科技创新基地、产业联盟、服务机构以及网络媒介数十家单位全力支持、全程参与,参与单位规格和规模为国内同类赛事少有。

重落地 促进创新与传统产业融合发展

举办赛事的成功与否,重点不在赛事的充分准备,不在项目评奖本身,而在于优质项目能否最终对接晋江,为晋江产业发展注入新力量。在大赛组委会看来,赛事评奖的最直接目标就是要将优质项目吸引到晋江,落地晋江,打造新产业、新发展的新引擎。

近年的经济增速放缓,企业面临发展瓶颈。“虽然晋江传统产业很强,但是产能过剩,同质化竞争激烈。”决赛评委、深圳市创明盛投资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白云帆认为,在供给侧改革的今天,晋江传统企业除了进行内发性的创新、转型升级外,还需要借助外力,去寻找一些可对接的、具有投资价值的项目去进行资本运作,“举办这创新创业大赛,晋江本土企业一方面可以吸纳赛事中好的项目团队到公司中,让他们成为公司的一个事业部等等,另一方面也可以针对自身转型的某些困境寻求创新突围,企业家将部分资金投入新项目中去,借助外界创新动力实现自我提升。”

北京海选赛专场评委、车库咖啡投资人王浩宇对此表示认同,“未来一定是实体企业与互联网企业互相融合发展。晋江实体产业强大,是其他地方很少可以比拟的优势。北京海选专场有很多互联网项目,它能够帮助传统实体经济解决在转型升级过程中的问题,比如实体经济运行效率等,这正好和晋江本土企业可以结合。” 江浙专场评委、wifi万能钥匙副总裁高祯祥表示,“江浙赛场的参赛项目集中在新一代信息技术、智能制造、大健康三个领域,并接轨‘互联网+’,有创造新产业的可能,也能与晋江传统优势产业形成互动、融合发展。”

为了鼓励创新、支持创业、促成事业,让创新与传统产业融合发展,晋江市围绕实现创客们的创业梦想,从资金奖项、落地政策、产业对接等全方位支持、全链条保障。一是奖励高。仅大赛总奖金额就高达数百万元,单项最高可获得50万元奖励;二是配套全。对落地晋江的获奖企业或团队将优先享受晋江市政府提供的“一揽子”政策扶持、资本对接、银行授信以及落地转化等系列配套服务。如晋江重磅实施的高层次人才“海峡计划”,即通过构建“1+N”人才政策体系,力争4年内,市财政投入3个亿,在传统产业、新兴产业等领域,对接引进100个以上科技领军型创新创业人才及其团队,对来晋创新创业的优秀人才、团队及项目均可按类别享受创业启动资金、工作场所保障、成果转化资金、风险投资、贷款贴息、住房补助、交通补贴等政策优待,其中优秀团队和项目最高可享受政府启动资金500万元。同时获奖优秀项目团队将享最优待遇入驻晋江市三创园,并享受晋江市、深圳南山区及各合作机构各类资源、导师辅导、政策支持等全程孵化服务。三是机会多。赛后晋江将创造一切机会,依托产业优势,借力民间资本,最大化促成成果对接融合、技术延伸发展、合作生根发芽,让创客在晋江宾至如归,让创业在晋江梦想成真。

“全任务船舶模拟器”项目此次入围决赛,该项目负责人刘刚告诉记者,首次来晋江便被晋江人才和项目政策力度所吸引:“晋江是一个制造业集聚的经济强市,在创新创业方面非常积极,非常投入,希望能够找到与晋江产业结合的地方。而此次特意参加比赛,就是想要更直观地了解晋江,对接晋江的资本和资源,让项目落地。”

搭平台 意在构建晋江创新创业全链条

此次大赛通过政府引导,利用市场机制,聚集各种创新资源,吸纳包括银行、天使投资、创业投资等金融机构在内的社会各方力量,广泛参与对科技型中小企业、创业团队的投入,为创新创业搭建融资对接、服务平台。大赛自今年3月启动至12月份决赛结束,从先期启动到推广宣讲,从组织报名到专场评审,经历众多环节,打通国内、国外多方创新创业资源和渠道。

“举办大赛,晋江市要串联、整合内外资源,构建自己的创新创业完整链条。这次大赛是对晋江创新创业工作的大检验。”大赛相关负责人表示,第一次举办创新创业大赛,是晋江对外连接创新创业资源,对内打通创新创业相关产业、金融、政策等创新链条上各个环节的“多方位、多领域”尝试,“这是一个新的起点。更进一步地,晋江市要通过大赛搭建起晋江创新创业的平台,将新项目、新人才引入晋江,激发晋江经济、产业、城市的新活力,掀起新一轮创新创业之风。”

近年来,晋江市坚持“创新驱动、智造引领”,出台一系列强有力的科技创新、人才引进扶持政策,全方位搭建公共科研平台、打造研发孵化载体、聚合各方创新资源,有效推动科技创新创业。目前已引入中科院、中纺院等7大国字号研发机构,建立各类研发机构166家,其中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7家、省级星火行业技术创新中心、企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点实验室)33家;建设了三创园、国际工业设计园等科技创新平台,建成了市级众创空间11个;还与北京中关村、深圳南山区就科创中心组建、众创孵化载体对接、科技金融对接、孵化器建设、公共科技服务共享、两地人才交流等方面开展了全面合作。

从海外留学十年,直至2014年跟随团队落户中科院泉州装备研究所课题组组长、副研究员的汤璇表示,之所以来晋江,看中的便是晋江创业的土壤。在汤璇看来,从事科研项目的人,最看重的就是事业发展的平台,而在晋江她感受最深的便是创业的氛围慢慢起来了。“在鼓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方面,晋江各项政策扶持力度大,落实程度高,自从两年前来到晋江,便有幸成为晋江人才政策受益中的一员。”由一斑可窥全豹。事实上,晋江的创新创业氛围逐渐赢得越来越多的认可。汤璇2014年来到位于晋江的中科院泉州装备研究所时,这里还不足十个人,短短两年的时间,这里云集的高层次人才便已经翻了十倍。

在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进程中,晋江举办大赛,将打造经济发展新引擎,整合创新创业要素,搭建链接资本、人才、政策等创新创业全链条,打造创新创业服务的平台,引导更广泛的社会资源,推动我市在创新转型中实现新突破、重塑新优势,进一步丰富“晋江经验”。(伍策 冷竹)

文章来源: 中国网
 
分享到: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电话: 86-10-88828000 京ICP证 040089号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 京公网安备110108006329号 京网文[2011]0252-0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