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新人辈出 成都创新训练机制前景可期

发布时间: 2016-12-29 10:26:09 | 来源: 成都日报(成都) | 责任编辑: 牛志鑫

(原标题:新人辈出 成都竞技体育前景可期)

2016年是奥运之年,成都市的竞技体育人才培训输送工作和青少年体育工作取得新进展。今年夏天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大显身手的成都妹子任茜,成为中国首位“00后”奥运冠军。行至年末,捷报又频频传来:22岁的成都棋院围棋棋手党毅飞闯入LG杯棋王战决赛,18年后四川围棋终于迎来第二位九段棋手;21岁的朱雨玲在国际乒联总决赛中夺得女单冠军,基本奠定了自己在国家队的主力地位……2016年,成都市竞技体育人才培训以乒乓球、跳水、棋类、网球、田径等为代表的重点项目培训成果逐渐凸显,一批新人逐渐涌现,在成都市重点打造全面的业余训练和后备人才培养的竞技体育保障体系的今天,成都竞技体育显得后劲十足。

小任茜强力推进成都本土体育

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重视之下,成都体育出台多项举措,大力促进后备人才培养,如今正在慢慢开花结果。任茜在里约奥运会赛场的10米跳台上夺冠,不但是成都的荣耀,同时能够振奋精神,激励人心。2001年出生的任茜,3岁进入成都市少儿业余体校体操队训练,7岁时因表现出跳水禀赋而被输送至四川省跳水队,11岁跻身全国跳水冠军赛四强,13岁在全国跳水冠军赛中夺得女单10米台冠军后,成为国家跳水队重点打造的队员之一。里约奥运会之前,她在巴西跳水世界杯跳水女子单人十米台中折桂,获得个人第一个世界冠军。

成都培养输送给国家队的人才能够为国争光,也是这座城市的荣耀。目前成都在新的起点上,正加快建设国家中心城市、世界文化名城和国际化大都市,需要方方面面拥有知名度和号召力、提升城市精神的代表人物,成都体育能够有奥运冠军的产生也能在振奋市民精神、凝聚人心上发挥很大的作用。“任茜这次拿了奥运金牌,对我们成都本土体育有强大的后续推动力。”市体育局主要负责人说,“同时也激励我们要抓好成都体育事业,竞技体育、全民健身和体育产业任何一个方面都不能偏废。体育的精神就是要追求更高、更快、更强,一个城市的发展也是如此。”任茜在里约摘得荣誉也是对成都体育人的鼓励,市体育局主要负责人表示,成都市大型综合性体育赛事场馆正在布局,基础训练设施不断完善,教练员和运动员的激励机制也更加健全,接下来成都体育也将围绕十大重点项目,结合本地各项目基础,突出这些项目在青少年中的普及度,以更好的手段发现人才、培养人才、输送人才,成都竞技体育的前景将更加美好。

建在成都猛追湾游泳场的成都首个室内跳水馆明年就将投入使用。成都此前并没有标准的室内跳水馆,使得青少年跳水运动长期处于空白,一些基础训练只能依托省专业队进行。有关体育专家认为,成都青少年的体质特点很适合跳水,跳水与游泳相比具有周期短、成长快的特点,在跳水上取得突破,意味着成都竞技体育又将新增一个体育亮点。

朱雨玲有望确立国乒核心地位

12月12日在多哈进行的国际乒联总决赛中,朱雨玲女单摘桂,这是朱雨玲获得的首个国际乒联总决赛女单冠军。朱雨玲从2014年开始参加国际比赛,经过三年锤炼目前已成为国乒女队的绝对主力。这也是她在东京奥运周期,获得的第一个国际大赛单打冠军,这标志着她在国际乒坛的赛场上完成了自己的“成人礼”。

今年年初,朱雨玲时隔9个月后重回金牌教练李隼门下。这被认为是她在国家队即将“转正”的一大信号。不过在今年夏天的里约奥运会,朱雨玲没能进入国乒的三人正选名单,但国家队非常看好这位小将的发展前途,让她以P卡球员身份与全队一起到里约感受了奥运会的气氛。要知道,本届奥运会国乒的男女团冠军成员许昕和刘诗雯,四年前就是国乒伦敦奥运会的P卡球员。今年9月底的全国锦标赛,朱雨玲率领四川女乒历史性地收获女团冠军,她还在女单比赛中实现了全锦赛三连冠。当时四川省乒羽中心书记代天云就说:“这次全锦赛四川队女团夺冠,是几代乒乓球人共同努力的结果。而朱雨玲女单实现三连冠,更加让我们对她的未来充满期待。”这次总决赛女单夺冠,极大地刺激了朱雨玲继续进步的自信心,她有望迅速确立自己国乒女队新核心的地位。目前朱雨玲是中国女乒一线主力里,状态和战绩最好的球员。明年5月底开战的德国杜塞尔多夫世乒赛,将是她的下一个大赛舞台。代天云也认为朱雨玲越来越成熟了,“在刘诗雯、丁宁相继退赛的情况,她承担起了一个主力球员的重任,也为东京奥运会打下了基础。”

党毅飞18年后成为第二位九段

1998年,宋雪林在围棋升段赛上成功升为九段,成为四川第一位围棋九段棋手。18年之后,四川才迎来第二位九段棋手,那就是从山西引进来的党毅飞。2014年,市体育局提出“棋城振兴计划”,要求五年内,成都培养出一名象棋特级大师/全国冠军,一名围棋九段/世界冠军。如今,计划提出的第三个年头,两个目标都实现了。

棋类项目在经历了一度的低迷后,今年的“棋城”成都可谓一扫阴霾,扬眉吐气。三大棋都稳稳在甲级站住了脚跟,其中象甲打进前三,国际象棋则靠一班年轻的子弟兵成功保级,而且在两年前郑惟桐加封全国冠军、特级大师后,今年党毅飞的崛起一举实现了“棋城振兴计划”中重要的另一环:培养出一名九段。可以说,成都作为“棋城”在沉寂多时后,终于又有了崛起的迹象。党毅飞绝对是今年的亮点,他一路过关斩将打进了LG杯决赛,升至九段。明年2月的LG杯决赛中党毅飞若能击败周睿羊获得冠军,那将极大振奋成都队士气,同时还将进一步刺激廖元赫、古灵益等一帮小将的奋起直追,那将会是一支队伍梦寐以求的良性竞争和良性循环,这对于一支团队的发展来说是极为重要的。“如果拿到了冠军就更完美了!那么下一任任期的计划都提前实现了。”成都棋院院长蒋全胜说。象棋也是今年棋城的一大亮点。核心郑惟桐转会广东后,成都队竟然勇夺联赛第三名。此外,郑惟桐还代表成都队在象棋世界棋王赛中夺冠,获得100万元冠军奖金,这也是象棋史上最高巨奖。本报记者 黄一可 赵婷

特别关注

2016,成都青训成果喜人

这一年,成都选拔输送的运动员在2016年里约奥运会、世界、亚洲和全国比赛中共获得1项次奥运冠军、4项次世界冠军、5项次亚洲冠军、23项次全国冠军。另一方面,市体育局联合市教育局等部门,组织青少年体育竞赛和阳光体育活动78项次,组织传统项目学校、业余体校教练员培训18项次;联合举办“运动成都”市优秀体育后备人才系列选拔赛48项次,涉及奥运项目和非奥项目共计23项,参赛学生运动员近2万多人……青训工作,决定了成都竞技体育的未来。

近30名人才输送至国家集训队

截至10月底,全市52个青少年体育俱乐部,组织参加各级各类青少年体育活动的人数达800万人次。2016年成都市组队参加23个项目的四川省青少年锦标赛,新注册运动员2092人,亮相参赛运动员2755人,在全省继续保持金牌、奖牌、总分三项第一。2016年,我市向省优秀运动队输送有20人;向重点体校输送有200多人;考入体育院校(系)有200多人,参加各级国家队集训运动员近30人(含乒乓球朱雨玲、体操有邹进园、艺术体操黄张嘉洋、跳水的任茜、足球的张维修、向栢旭、排球的张晓雅、花样游泳的曾珍、铁人三项的白发全、张一、射击的刘天佑、兰兴、彭心怡、棋类的郑惟桐等)。截至目前,我市共审批田径、游泳、羽毛球、乒乓球、网球、足球、排球、篮球、棋类、举重、柔道、曲棍球、垒球、棒球、射击、射箭等项目国家一级运动员40人。

全新打造P、X、T校园足球联赛

作为中国足球改革发展试点城市,今年成都严格执行校园足球深化改革的路子。市体育局、教育局共同下发了《成都市开展校园足球实施意见》,建立了校园足球领导小组和部门联席会议制度,明确了各部门工作职责,落实各学校的工作任务和目标。成都今年新打造出了一套“P、X、T”校园足球联赛体系,堪称中国校园足球改革模板。所谓“P、X、T”即:P,普及的校园足球联赛;X,学生的青少年足球锦标赛;T,提高的青少年足球联赛。它从小学覆盖到高中,根据不同的年龄段分别采用五人制、八人制、十一人制的比赛方式,并运用先进的互联网赛事平台,通过线上运作的手段,让学生、教师、教练、家长们都能清晰了解孩子的成长过程,建立并完善一套对学生球员、教练、学校、俱乐部的评估系统。“P、X、T”校园足球联赛对提升全民关注运动、参与运动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同时它又是一个良好的足球人才金字塔体系:在提升全民身体素质的同时,又能为中国足球的未来储备人才。经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领导小组考评,命名了我市“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173所。全年我市各区(市)县参加市一级校园足球比赛学校近200所,参加人数9695人,比赛场次达2847次。

新周期创建更多后备人才基地

2016年,市体育局按照《奥运争光计划纲要》和成都市十三五竞技体育规划要求,对新周期运动员进行了注册、选拔、训练培养;重新审批520余所市级传统项目学校、新开展赛艇、皮划艇项目的训练。以创建国家体育后备人才基地为标准,市体育局坚持举办一年两次的“成都市重点业余体校冬训、春训身体素质和专项素质测试”(每年的3月、11月)。在教练员培训方面,8名体育传统项目学校教练员分别参加了国家体育总局排球、足球、羽毛球项目管理中心组织的专项培训,22名精英教练员参加了国际青少年网球论坛和“熊猫杯”国际青少年足球论坛。展望2017年,成都队仍将确保在2017年四川省青少年锦标赛金牌、奖牌、总分三项第一。市体育局将继续狠抓业余训练常规管理,进一步加强市重点业余体校(班)的检查考评力度,以考评促建设,推动业余体校规范化、制度化建设;完成市体育局、市教育局联合举办青少年学生竞赛,青少年体育俱乐部活动50项次,各运动协会组织竞赛50项次。通过在全市青少年体育竞赛中选拔优秀的体育苗子,不断健全竞技体育后备人才选拔、培养和输送的网络和机制,做强竞技体育基础,促进竞技体育可持续发展。 本报记者 黄一可

相关链接

市十三运会实现创新融合发展

2016年,成都市第十三届运动会在青白江区举行。共有30余个代表团的1100多支代表队参加了55个大项436个小项的激烈角逐,其中有4个区(市)县的13人次打破8项成都市运动会纪录。本届运动会共设青少年组、成年组、老年组3个组别55个比赛项目,项目总量超过了以往历届市运会,总计2万多名运动员参赛。

由于同时承载着选拔青少年体育苗子的任务,市运会不仅分为青少年级、成年组和中老组分头进行,还必须在竞技性和全民健身之间找到一条完美融合的路。青少年组跳水项目被列为本届市运会正式比赛项目,代表着我市竞技体育运动发展水平的提升;成年组新增的铁人三项比赛吸引了200多名运动员报名参赛,老年组8个项目的比赛预赛参与人数上万人。本届运动会顺应改革要求,转变办赛思路,实现竞技体育和全民健身融合发展,比如取消了总分排名,取消了轮滑、马术两个表演项目以及成年组高尔夫球竞赛项目。为进一步鼓励全民参与、全民健身,运动会进一步放宽了成年组和老年组运动员报名参赛资格要求,降低了参赛门槛;成年组网球项目的比赛更是吸引了驻蓉外籍选手参赛,充分体现了市运会的全民健身属性和国际范。本届运动会是全面检阅2012年之后我市竞技体育和全民健身发展成果的盛会,也是全市上下凝心聚力,以饱满热情加快建设国家中心城市、世界文化名城和国际化大都市崭新面貌的集中展现。 本报记者 黄一可

深度点击

系统工程为人才培养保驾护航

从去年在全国首届青运会上攻城拔寨,再到今年一批年轻选手在国际大赛上屡创佳绩,成都健儿的表现很是抢眼。毫无疑问,成都青年俊才们强势表现背后,打下了成都竞技体育体制机制的创新和改革的“烙印”。正是建立起行之有效的后备人才培养保障体系,有了重点项目工程的打造,健全了精英教练计划,疏通了优秀苗子向上输送的渠道,成都的竞技体育才能突然爆发崛起。在“十三五”规划中,成都体育人依然不想拔高,而是“小心”地增加着重点项目。显然,成都体育人是在潜心做好自己,而这样的心态这样的人定不缺未来。

为什么今年的成都竞技体育会厚积薄发?对此,市体育局主要负责人说:“第一、市委市政府加大了对竞技体育和青少年体育的投入,建立起了全面的业余训练和后备人才培养的竞技体育保障体系。第二、成都市的业余体育培训和青少年体育的培养提档升级,培养出了大批新生代优秀体育苗子。以乒乓球、跳水、羽毛球为首的成都竞技体育 411工程 重点项目打造的成果逐渐凸显,培养出了以任茜、朱雨玲为首的一批国家队主力选手。第三、2013年底开始实施的精英教练计划成绩喜人,成都竞技体育在深入实施精英教练员培养计划基础上,坚持“走出去、请进来”工作原则,加强年轻教练员的选拔、培养力度,促进教练员队伍结构合理化、年轻化。第四、坚持体教结合模式以及多渠道培养输送体系的建立,如成都市与四川省运动队和国家队建立了畅通的人才输送机制;支持社会培训机构选拔培养优秀后备人才;依托各级业余体校和国家级、省级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基地等。

“十三五”期间成都体育发展的总体规划中,成都市的重点项目将从之前的6个变成10个,同时成都市还将承办大量高规格的国际体育赛事,通过举办赛事吸引更多的国际高水平教练、运动员到成都来传道解惑,用培训的方式提升成都市体育教练员的水平。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我市体育事业发展,特别是在推动我市竞技体育综合实力提升方面,多次召开专题会议,并相继指导出台了《进一步发展成都市优势竞技项目的实施方案》《成都市精英教练员培养实施计划》《成都市竞技体育人才培养保障体系实施方案》及配套经费保障办法等重要文件,为新一轮的项目布局、集训备战、人资配备等提供了坚实的保障,为成都竞技体育的长远发展保驾护航。本报记者 黄一可

文章来源: 成都日报(成都)
 
分享到: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电话: 86-10-88828000 京ICP证 040089号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 京公网安备110108006329号 京网文[2011]0252-0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