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文化产业融入城市发展的“朝阳实践”

发布时间: 2016-12-28 11:06:57 | 来源: 光明日报 | 责任编辑: 牛志鑫

    一、城市文化产业市场初步形成

  文化创意产业园区作为文化产业空间集聚与发展的载体,其形成、发展和演化不仅是社会经济形态与城市空间结构变迁的直接体现,也是城市空间形象与功能重塑的重要动力来源。北京市朝阳区作为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建设的先行者,通过具体实践已形成规模可观的文化创意产业市场。

  (一)充分调动城市文化资源的市场活力

  截至“十二五”末,北京市文创收入和资产规模均已突破万亿元大关。北京市朝阳区作为文化创意产业的领跑者,首创了文化创意产业园区这一区域发展模式。朝阳区拥有文创单位6.8万家,朝阳区的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已经成为首都文创产业重要的承载体和增长极。

  目前,朝阳区规模以上文创企业数、实现收入、从业人员数量等各项主要指标,均约占北京全市文创产业的四分之一。目前,朝阳区共有北京国家广告产业园、国家音乐产业基地、国家动画产业基地、国家版权贸易基地等一批国家级文化创意产业基地,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发展已呈现更高层次和更广范围的总体格局。此外,朝阳区还集聚了798艺术区、751时尚设计广场、惠通时代广场等一批市级文创基地,对朝阳区乃至全市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支撑作用。朝阳区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发展建设的优势地位因此进一步凸显。

  (二)有效促进高端文化资源涵养集聚

  目前,朝阳区重点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对区域文创发展的辐射带动作用明显,文化创意产业投资主体呈多样化趋势。朝阳区内聚集了65%的驻京国际文化百强企业,非公和港澳台及外资文化创意企业占全区文化创意企业总数的88%,聚集了全市近90%的外国驻京传媒机构。朝阳区已成为众多国际传媒机构的首选地。

  区域内注册资金过亿元、年产值过十亿元、在国内外具有相当影响力的大型文化创意企业集团、龙头企业的集中布局,让文化品牌影响力和带动力获得进一步增强,也提高了全区文化创意环境的整体氛围。全区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呈现出总量提升、集群升级、品牌引领、协同发展的特点,已经成为引领带动朝阳区转型升级的重要力量。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的高速发展促进了高端人才的规模集聚,使得区域人才结构得到不断优化。

  (三)持续推动城市区域复兴与空间优化

  与其他产业园区不同的是,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的发展是在充分挖掘和利用城市空间资源的基础上,通过资源集聚自发形成、原有资源改造利用、全新规划建设和依托城市景观提升等多种模式逐步发展壮大起来的。在产业发展的同时,推动了城市老工业基地等闲置空间的再利用,促进了区域功能格局的优化。作为北京早期工业重镇的朝阳区,拥有全市六大工业基地中的五个,工厂搬迁停产后,留下了大量的老厂房和用地。在朝阳区文化强区的战略指引下,不少老厂房变身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实现了转型再利用的“凤凰涅槃”。北京798艺术区、朝阳公园内的朝阳规划艺术馆、由原京棉二厂厂房改造而成的莱锦创意产业园,已经逐步发展为北京的城市名片和文化地标。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对旧有区域的改造利用,促进了旧工业区的区域复兴,实现了第三产业在区域内的空间优化和协同布局。

  (四)不断提升国际文化氛围与品牌形象

  朝阳区以798艺术区为代表的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凭借独特的艺术氛围、创意空间、文化内涵,在国内外文化产业内的影响力不断提升,园区内举办的各类文化展示、创意活动、品牌发布、艺术博览等活动,营造了丰富的区域文化氛围,为地区文化国际化的品牌形象增添了更多内涵。

  目前,朝阳区大山子区域已经成为全球当代艺术和设计领域举足轻重的展示交流中心和知名品牌,仅在798、751园区,每年举办的各类艺术活动就有2000余场,吸引国内外参观人员超过400万人次。“登长城、吃烤鸭、参观798”逐步成为国内外游客北京旅游休闲的固定“节目”。奥林匹克公园文化体育融合功能区依托鸟巢、水立方、国家体育馆等优质资源,举办各类国际性活动800余场次,形成了高端时尚的文化活动产业集群。一系列高端展会与品牌活动的开展,进一步扩大了朝阳区国际文化展示交流中心的市场影响力。

二、转型升级中需要解决的四大问题

  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经过十年的发展,正在从集聚区向功能区转型升级。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战略背景下,首都城市功能更加聚焦,站在城市规划的新高度,未来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的发展亟待厘清和破解一些瓶颈难题。

  (一)在空间布局和功能定位上,避免无序发展、同质竞争

  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的建设布局必须立足城市功能定位,结合区域空间格局的优化调整,加强整体的统筹规划,避免重复性的无序发展。要优化空间结构,将文化产业要素进行市场化配置与整合。必须注重土地、空间、产业、人口、生态规划的统筹衔接,突出文化引领作用,进一步确立“互联网+”“文化+”发展思路,紧紧围绕信息传媒、投资交易、交流展示、高端创意等文化核心功能,避免造成空间的低效利用、低端产业的集聚。

  随着经济发展进入新阶段以及互联网等新兴文化消费业态的兴起,文化创意产业步入发展的快车道,各地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快速建设背后,园区跟风建设、各自为战、聚焦热点的现象突出,“文化产业园”“时尚产业园”“影视产业园”等遍地开花,功能雷同、定位相似导致园区在招商、建设、服务等领域陷入同质化竞争。在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的进一步发展上,统筹主导产业功能布局是实行错位发展、避免同质竞争和要素分散的关键环节。

  (二)在产业发展和品牌塑造上,避免产业割裂、盲目跟风

  以新一代互联网为代表的新技术的快速发展,引发了传统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格局的迭代,在文化与科技、文化与金融、文化与商务等融合发展的趋势下,新业态、新模式、新组织正在颠覆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建设与发展的既有逻辑。全面感知、互联互通、智慧服务,正在成为互联网时代和智慧城市的新趋势。这种趋势将是当前文创产业最大的发展机遇,园区之间、产业之间、企业之间缺乏互动融合将使区域未来发展缺乏关键的竞争力。

  文化创意产业园区除了经济功能之外,往往还承载着树立区域文化名片的特殊责任。实践中需要更加强调产业园区的特色建设与品牌塑造,避免在发展中丧失创新能力。要引导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强化行业品牌的建设,突出文化创意产业园区自身发展的特色模式,结合园区区位条件、建筑形态、文化资源,挖掘园区在文化创新功能定位、产业特色以及发展模式上的独特亮点,通过个性化的文化交流活动逐步丰富和完善园区的品牌内涵。

  (三)在开发建设和管理模式上,避免潜在风险、低端集聚

  目前,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的建设往往与老旧厂房的改造联系在一起,这是城市与产业发展特定阶段的特殊模式。随着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壮大,老旧厂房更新改造模式对产业发展的约束也逐步凸显。首都已经进入城市存量更新的发展阶段,面对城市发展的边界红线,中心城区面临空间规模与密度的双重要求,这就对未来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的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规划标准。京津冀协同发展与加快非首都功能疏解,也对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建设提出了更高要求。必须严格按照首都城市规划总要求,避免任何形式的违规建设和短期功利思维,避免低效低端重复建设形成新的疏解对象,切实降低园区建设过程中的政策与市场风险。

  目前,大城市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已从规模化、快速化发展进入质量提升的关键阶段。未来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的管理应杜绝“瓦片经济”与“二房东意识”,在运营的专业化上下功夫,全面提升园区发展的内在绩效与对外辐射带动能力,形成园区、创新主体与创意产业发展互相促进的良性循环。

  (四)在公共服务和政府支持上,避免服务缺位、政策虚空

  文化产业发展从无到有的过程中,来自政府部门的推动一直是决定产业发展水平的重要因素之一。随着文化创意产业新兴业态的崛起和商业模式的创新,各类融合创新组织对区域创新氛围、公共服务设施、产业引导政策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政府需要面向企业需求及时搭建各类公共服务平台。政府部门应该积极参与园区公共服务的提供,在园区建立各种类型的组织载体和平台,通过组建文化创意产业园区联盟等形式,构建多元的沟通和交流渠道,给各类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的经营者、管理者与参与者提供完备的政府服务支持。

  政策集成创新是以系统思维、创新思维谋划和推进改革的一个重要体现。目前,文化产业发展的目标和路线方针已经明确,但与之相适应的,有针对性、可操作、能落地的地方配套措施还不够完善。具体到朝阳区,应充分发挥文创实验区作为文化经济政策先行先试的“试验田”作用,着重在文化金融、文化消费、文化贸易、文化保税等方面积极争取支持,形成政策新优势,促进产业升级发展。着眼于文化金融的融合发展,充分利用区域金融资源,通过金融工具、金融产品的创新,促进新兴文化业态的发展。

三、与城市未来定位发展相协调的发展思路

  立足首都“四个中心”的城市战略定位,适应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新趋势,未来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的升级建设,应重点处理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与城市经济、空间、社会、生态建设的关系,实现园区建设与城市发展的和谐共赢。

  (一)以文化创新驱动园区发展方式转型升级

  朝阳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将有助于城市服务业内在结构的优化升级。文化创意产业的快速发展在为转型期的城市提供经济贡献的同时,文化创意的附加值及其对相关产业的带动作用也将使整个城市区域实现整体增值,提升关键发展要素质量与整体产业能级,从而有效激活经济发展的综合服务功能。

  2014年7月,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围绕首都“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科技创新中心”的城市战略定位,文化部和北京市采取部市战略合作的方式,以北京CBD-定福庄一带为核心承载区,共同推动建设全国首个国家文化产业创新实验区。建设国家文化产业创新实验区是“十三五”时期朝阳区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北京市委市政府的部署和要求,实施创新驱动转型战略的重大任务。国家文化产业创新实验区将坚持“国际化、高端化、品牌化、融合化”的转型升级战略,以文化创意产业的创新发展带动区域产业融合升级。充分发挥文化传媒、广告会展等传统产业优势,不断增强创意、设计、品牌对传统行业的内容创新及附加值提升作用,推动传统行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发展。聚焦高端产业和高端环节,积极推动文化产业与新兴科技、金融的融合,全力打造以文化传媒、数字内容、创意设计、文化贸易、休闲娱乐为支撑的高端产业体系。紧密围绕“互联网+”和“文化+”战略,积极培育文化融合新业态,全面提升文化产业融合发展水平。

  (二)以功能升级促进创意创新的集群发展

  聚焦首都“全国文化中心”建设,深入落实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功能区建设的战略部署,在积极推动重点文化创意产业功能区升级的基础上,以国家文化产业创新实验区建设为契机,充分发挥朝阳区的金融资本与国际商务优势,聚焦文化创新的示范引领,重点推动文化创意产业新兴传媒、文化投资交易的功能提升,积极引进并培育一批领军型与创新型主体,集聚涵养一批文化创意的领军人才,大力推动文化传媒、创意设计、数字内容等创新集群的发展,打造国际信息传媒中心、文化投资交易中心和国际文化交流中心,带动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在更高层次上参与市场竞争。

  发挥重点产业基地的潜能,补充新兴传媒功能。把握文化产业变革趋势,发挥中央电视台、北京电视台等传媒机构、传播平台与品牌聚集的独特优势,依托北京广播大厦、东方梅地亚中心、凤凰国际传媒中心等重点产业基地的建设,加快集聚国际传媒主体,提升信息传播渠道优势;加快新兴技术的应用与导入,促进新兴网络传媒业态发展,推动文化传媒业向数字化、平台化、多维度转型升级;以推动数字内容产业、广告业发展为核心,加快完善传媒产业生态体系,着力建设国际传媒中心。

  (三)以新兴业态带动城市要素的结构优化

  按照首都“瘦身健体”的发展要求,朝阳区尤其是城乡接合部地区面临着空间和产业结构的深度调整。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的建设应以产业业态的升级为抓手,以文化创意产业独特的集聚形态引导区域人流、资金流、信息流等要素和流向的变化。以创意人才的集聚促进人才结构的优化,以创新空间的改造加快低效空间的腾退。以新兴文化消费业态的发展引导文化消费的升级,以文化传媒产业的发展强化区域信息枢纽地位,以文化金融的发展带动资本密度与投资强度升级,加速对区域低附加值产业的市场疏解,从而改善城市内部结构,提高经济流量的综合效能贡献。

  (四)以文化创意为城市更新提供转型路径

  首都发展已经进入存量规划的新阶段,功能优化、结构调整、减量增效已经成为当下城市发展的阶段重点,城市空间的更新、城乡接合部的改造升级需要新的发展动力和资源更新。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的建设需要结合区域内国有企业用地的整理更新、农村集体产业用地产业升级,在总结既往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发展经验的基础上,以文化创意资源的引入、空间利用方式的创新、建筑形态的改造为城市更新提供多元化的路径,在有效提升空间利用效率的同时,大幅降低转型升级的成本,统筹兼顾多元利益主体的发展诉求。

  (五)以鲜明特色丰富城市公共空间的内涵

  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对城市空间改造更新的进程实质是对城市经济、社会、环境的整体复兴,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的建设应打破原有工业园区封闭运行的空间模式,充分发挥文化创意产业园区作为文化空间独特的催化作用,逐步构建与城市发展的内在关联,将文化作为园区与城市发展的黏合剂,将分散的城市元素连接在一起,进行有效的整合,引导文化创意产业融入城市生活。将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建设与城市社区建设相结合,以产业社区共同体的存在和意识作为前提与目标,凝聚社区共识,使之成为市民的休闲娱乐中心和地方文化的体验中心,促进文化产业和文化事业协同发展,在加强社区文化建设的同时带动城市文化创新,提升城市生活品质。

  (六)以开放包容营造和谐发展的文化氛围

  以提升朝阳区国际化、多样化的文化氛围为核心,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建设应重点推动关键设施的信息化改造升级、新建专业性设施和引导空间蔓延,提升文化展演场馆设施对国际文化的承载力;通过针对性服务降低活动成本、提升服务水平,吸引更多的国际品牌活动聚集;通过推动专业集聚区功能项目建设、关键设施升级,打造一批特色文化活动品牌;发挥新兴媒介集聚优势,塑造区域开放、包容、创新的文化品牌形象,将朝阳区建设成为国际文化的交流展示中心。

  (七)以文化景观为城市风貌增添人文气质

  文化创意产业在塑造城市整体形象、增加城市文化含量、提升城市文化品位方面具有显著的强化作用。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在开发设计中应紧密结合周边城市的环境特征与风貌,将文化景观、建筑美学与城市规划有机结合、融为一体,系统提升城市发展的综合品质。同时,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特有的艺术展示空间、创意产品展示、文化活动的举办等,也是对城市风貌的有益补充,其内在的文化性、艺术性与设计感将对增强城市人文气质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要善于循环利用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的文化产品,丰富城市公共空间的文化形象。朝阳区文化创意产业园区丰富的文化展示、交流活动,以及文化工作室的大量文艺作品逐步走出园区进入城市的公共空间,成为永不落幕的文艺作品展示平台,带动了区域文化交流活动的繁荣。

  (八)以低碳发展做好城市绿色生态示范

  要深入贯彻绿色发展的理念,将区域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的建设与城市生态建设相结合。一方面以创意产业元素的植入提升郊野公园、滨水空间的文化功能,另一方面,将农村产业用地的开发与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建设相结合,构建文化创意产业的生态型园区。探索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的绿色发展试点,在建筑设计中推行绿色、节能、环保的建设标准,加大园区绿色空间的设计利用,倡导低碳的交通组织方式,让文化创意产业园区成为城市低碳发展的示范区域。

文章来源: 光明日报
 
分享到: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电话: 86-10-88828000 京ICP证 040089号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 京公网安备110108006329号 京网文[2011]0252-0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