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我国首次提出建设航天强国愿景

发布时间: 2016-12-28 10:44:49 | 来源: 经济日报 | 责任编辑: 牛志鑫

第四部航天白皮书发布,我国首次提出建设航天强国愿景——
2030年左右跻身世界航天强国行列

10月27日,《2016中国的航天》白皮书发布。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办的新闻发布会上,国新办新闻发言人袭艳春表示,从2000年开始,国务院新闻办公室每5年发表一部航天白皮书,本次发布的《2016中国的航天》是第四部航天白皮书;国家航天局副局长吴艳华介绍了白皮书和中国航天发展有关情况。

说成绩:

航天创新硕果累累

发布会上,吴艳华总结了2011年以来我国航天事业主要进展。2011年以来,中国航天快速发展,成果丰硕,为推动科技进步、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提高综合国力、增进人类福祉作出了积极贡献。

航天科技创新成果显著。神舟九号、十号与天宫一号,神舟十一号与天宫二号成功交会对接,突破掌握了载人航天领域关键技术。嫦娥三号首次实现中国航天器地外天体软着陆和月面巡视探测,在人类攀登科技高峰征程中刷新了中国高度,探月工程三期再入返回飞行试验取得圆满成功;北斗二号系统全面建成,正式向亚太地区用户提供导航定位和授时服务,全球系统建设加快推进;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6颗卫星成功发射并投入使用,填补国内诸多技术空白。

进入空间能力跨越发展。2011年以来,长征系列运载火箭截至今年11月共实施86次发射,成功率达97.7%;新一代无毒无污染大型运载火箭长征五号历时十年完成研制并成功发射,是中国运载火箭升级换代工程,创新难点多、技术跨度大、复杂程度高,代表着中国运载火箭科技创新的最高水平;成功发射了新一代无毒无污染小型液体运载火箭长征六号、新一代中型运载火箭长征七号、小型固体运载火箭长征十一号等,为中国新一代运载火箭系列化、型谱化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利用空间能力大幅提升。国家空间基础设施中长期发展规划正式发布,系统建设加快推进,初步构建了由对地观测、通信广播、导航定位三大系统组成的骨干体系。目前,中国在轨卫星超过170颗,业务服务能力显著提升。

国际合作深化拓展。目前,中国共与30多个国家、空间机构和国际组织签署100余项合作协定。中巴地球资源04星成功发射,中法天文、中法海洋、中意电磁监测等卫星研制进展顺利;实现5颗卫星整星出口和在轨交付。积极参与联合国外空委以及IADC等16个国际组织活动,在多边合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谈亮点:

10个维度推进航天事业

本次发布的白皮书既体现了与前3部白皮书的继承性和连贯性,也有新的变化和亮点。“第四部白皮书首次提出建设航天强国的愿景,从科技创新能力、科学探索能力、人才队伍等10个维度进行了描述。”吴艳华说。

白皮书也体现了航天事业的转型升级,即在中国由航天大国向航天强国迈进的关键阶段,中国航天要按照“一体两翼”的发展思路,推进空间科学、空间技术、空间应用全面发展。吴艳华说:“以前主要是通过空间技术带动科学研究和应用推广,新时期要充分发挥空间科学和空间应用两翼的牵引作用,推动空间技术创新发展。”

白皮书还进一步完善了相关政策与措施。白皮书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针对未来中国航天发展的短板和弱项,提出实施强基工程,提升航天科技工业基础能力,如材料、工艺、软件和核心制造装备等方面能力。提出加快推进以航天立法为核心的航天法律法规体系建设,在遵循国际空间相关规则、履行国际义务的同时,使中国航天事业有序、规范发展。

白皮书还提出了新时期国际合作的重点领域和重点项目。一是支持联合国系统内开展和平利用外层空间的各项活动。二是在政府间和非政府间的多边国际组织层面,牵头发起亚太空间合作组织,并加入了10多个多边组织,和欧洲航天局开展广泛合作等。三是深化双边合作,重点体现在重大合作项目的合作和推动上。在空间科学、空间技术、空间应用方面与国际组织、企业和科研机构等,进行广泛、深入、全面的合作;在技术创新、人才培养和法律法规等方面,大力推动相关产品、技术服务和相关标准的合作,支持中国企业和机构走出去。

看未来:

开启新的重大工程

目前,中国航天已有4个重大工程,即载人航天、探月工程、北斗卫星导航系统、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未来,我国还将开启哪些重大航天工程呢?

吴艳华透露,中国未来的深空探测工程有4次重大任务:一是2020年左右发射首个火星探测器,按照一步实现绕、落、巡开展火星探测;二是实施第二次火星探测任务,进行火星表面采样返回,开展火星构造、物质成分、火星环境等科学分析与研究;三是进行一次小行星探测;四是规划一次木星和行星的探测。

吴艳华表示,正在启动的下一代重型运载火箭拟命名为“长征九号”,目前正在开展方案深化论证和关键技术攻关,力争作为新的重大工程启动实施。初步计划重型运载火箭的首飞时间是2030年左右,具体时间还需要根据攻关情况和未来重大工程的实施情况来确定最后的时间。

第三个重大工程是已经列为国家“十三五”规划的天地一体化信息网络系统重大科技工程。要通过市场化、商业化、企业化运作的方式,完善高轨通信卫星和低轨移动通信卫星,与地面移动光纤系统进行天地互联互通,建设覆盖全球的信息网络系统。

第四个重大任务是空间飞行器在轨服务与维护系统。目前,许多高价值的地球静止轨道卫星在轨期间也会出故障,需要进行维修服务,否则就成为空间垃圾了。开展这个重大项目,目的是要突破相关关键技术,增强航天器在轨服务与维护能力。

“总体目标就是到2030年左右,中国航天要跻身世界航天强国行列。”吴艳华说。

促发展:

航天融入国民经济

白皮书也明确提出了中国商业航天发展政策。“中国政府一直坚持航天要融入国民经济,为科技进步、经济社会发展、民生福祉和提高综合国力做贡献。”吴艳华说,从政策维度来说,2014年国务院正式发布了鼓励社会各类资本投资指导意见,对此已有明确表述,欢迎各类社会资本投资中国的卫星商业发射、卫星应用等有关领域。此外,最近中国政府针对外国企业投资中国领域发布了一个负面清单,实行负面清单管理。其中,航天领域禁止投入的项目非常少。关于卫星的研制、核心配套产品的研制、应用、服务等各领域,都欢迎鼓励国际、国内各种资本投资。

白皮书阐述了商业航天的有关政策,对私营资本和社会资本、多元资本包括境外资本,都持支持鼓励态度。吴艳华说:“关于商业火箭,现在至少有3家企业从事商业火箭的研究和推进工作。关于卫星研制、设计、攻关以及关键的材料、单机,我们也是鼓励的,特别是卫星应用推广,目前我国已经有170颗卫星在轨,要把这些卫星用好,同时要把大量的航天先进技术和知识产权更好更快地转化成为民生福祉服务的产品和服务项目。”

吴艳华表示,未来我国将大力推动卫星遥感、卫星通信、卫星导航产业化、规模化发展,做大做强卫星及应用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培育“互联网+卫星应用”新业态。还将构建多元化投融资体系,在保障国家投入的同时,完善竞争、评价、监督和激励等机制,鼓励和引导社会优势资源、优势力量参与航天发展。加快推动航天立法,建立健全法律法规体系,保证航天活动规范有序开展。积极推进航天企事业单位改革,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完善企业法人治理结构。积极支持中国企业参与国际空间商业活动,推动宇航产品“走出去”。(记者 佘惠敏)

文章来源: 经济日报
 
分享到: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电话: 86-10-88828000 京ICP证 040089号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 京公网安备110108006329号 京网文[2011]0252-0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