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影视文艺要多念“生活经”

发布时间: 2016-12-26 12:21:29 | 来源: 盐城文明网 | 责任编辑: 牛志鑫

      最近,某卫视在一档喜剧节目中播放了两则小品,一个讲述为梦想和爱情奋斗的“北漂”故事,一个聚焦农村小伙与“传销组织”斗争的趣闻。浓厚的生活气息,鲜活的群众语言,令人捧腹,也让人感慨:这样关注小人物、表现真感情的作品,其实可以再多些。(1223日《人民日报》)

  高冷影视作品鲜有市场。比如说文艺电影,虽然能够挖掘生命的真义,但途径太过隐晦生涩,缺少生活气息,观众难以接受,市场反应自然不够强烈,票房或收视率当然不会太高。反过来,很多小成本的制作,带着浓浓的生活气息,反映时代变迁,更容易让观众产生亲切感。如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既是对工匠精神的赞美,也是对大师细微生活的描写;如《小别离》、《欢乐颂》等,是一个个热气腾腾的小家庭、小生活。

  影视剧要走出小格局。阳春白雪固然令人心旷神怡,清新如碧荷,高雅如牡丹,但高高在上的姿态势必会产生距离感,无法达到广泛传播的效果。孤芳自赏,必然没有生命力,闭门造车,必然没有生活气息。影视文艺人要保持艺术追求,但也有要观众同理心,拿捏好平衡,保持一个基本的“度”,就会在泥沙俱下的影视剧市场中保持独立,就能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影视剧要反映现实生活。时下火爆的影视剧,基本都是生活的反映。即便是那些远离时代的宫斗戏、历史剧等,其实也是在映射生活,只不过是穿了一个历史的外衣而已。大俗亦可大雅,智慧在民间。以《红高粱》为例,不管是电影版还是剧集版,都获得了巨大的成功,而它演绎的不是王公贵族,不是文人墨客,却是普通人儿女情仇里的家国大义。有时候,不是生活没趣味,而是我们的影视人看不到平凡生活的闪光点,或者没有能力将流水的生活里抽象成艺术。

  影视文艺常青,要靠生活滋养。说到底,影视人不是慈善家,影视作品获利才能生存,才有余力去追求高雅的艺术。而且,高雅艺术其实也都是极度艺术化的生活,只是当我们脱离生活而谈论高雅时,这种高雅就是没有了依托,变成了虚幻的事物了。我们皆知,《高水流水》曲高和寡,而其背后却是伯牙子期的传世友谊。可以说,再高雅的艺术,都离不开生活的滋养。

  生活才是文艺创新的百花园,影视文艺要多念“生活经”,才能跟上时代的节拍,才能满足观众的需求,才能提升我们对艺术的领悟能力。(乐剑浒)

 

文章来源: 盐城文明网
 
分享到: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电话: 86-10-88828000 京ICP证 040089号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 京公网安备110108006329号 京网文[2011]0252-0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