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创投说深圳的好项目明显多了

发布时间: 2016-12-16 15:53:43 | 来源: 一财网 | 责任编辑: 牛志鑫

    “为什么我们的销量在稳步增长?因为我们拥有定价权。近日,王筱毅在接受《第一财经日报》记者采访时,说起公司这一年的经营状况充满信心。

  王筱毅是深圳市德力凯医疗设备股份有限公司的负责人。虽然感受到了经济的波动,但是由于他们的新产品附加值高,利润空间大,他并不为公司的业绩发愁。

  2016年经济下行压力犹在,但是一大批高科技企业在创新中崛起,交出亮眼的成绩单。创新正让中国经济新意盎然,并推动这艘巨轮破浪前行。

  多个配套政策陆续出台

  由于租金、采购和外加工等成本在上涨,不少企业的经营压力与日俱增。不过显然,利润率颇高的企业对这种压力感受并不明显。

  王筱毅说:我们产品临床价值大,竞争力强,价格自然就高。去年我们的销量增长了30%,今年预计将持续增长。而且根据目前产品的需求量和利润空间,明后年的销量仍会继续爆发。

  深圳市德力凯医疗设备股份有限公司主要生产超声经颅多普勒血流分析仪产品。目前,他们的产品已经销往国内众多三甲医院的神经科,以及美国和韩国等国外市场。

  2015年,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大潮兴起。同年6月,《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见》出台,《意见》从9大领域、30个方面明确了96条政策措施。其中,包括优化财税政策,强化创业扶持;搞活金融市场,实现便捷融资;扩大创业投资,支持创业起步成长等。随后,相关的配套政策陆续出台。

  比如说,在搞活金融领域,20161月底,国家中小企业发展基金首支实体基金在深圳成立。 该实体基金由中央财政作为合伙人出资15亿元,深圳市政府和其他社会出资人合计出资45亿元,总规模为60亿元,深圳国中创业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受托管理实体基金。

  高科技项目和投资数量双双增长

  上述基金是在多地PK之后才最终花落深圳。 事实上,深圳一直都是全国创新创业环境最好的城市之一。

  今年9月份,深圳前副市长唐杰曾在当地的一场论坛上阐述深圳何以成为创新之城。他以无人机产业为例:为什么突然有一天深圳就成了世界无人机的生产中心了?因为无人机产业需要的碳纤维材料行业、航空铝后加工业、特种塑料、锂电池、磁性材料,深圳都是最强的。深圳的无人机产业配套之好就是全球之最,没有之一。

  而当地配套的商事登记制度改革早在20133月就已开始实行,市场准入门槛大幅降低,各行各业新增企业井喷。截至今年8月,深圳累计有商事主体250多万户,居全国大中城市首位,每千人拥有的商事主体达到220户,创业力度居全国首位。

  商事主体的爆发性增长带来了大量的创新型企业和项目。对于这一点,敏锐的风投无疑最有发言权。深圳一名2014年才正式踏入这个圈子的年轻创投告诉本报记者,自去年开始好的项目明显多了,他曾在2个月内找到了5个适合投资的项目,这在以前并不容易,这些项目都是从100个项目中精选出来的。

  华峰资本项目总监杨炳龙也告诉《第一财经日报》记者:创新对于我们这个行业至关重要。我们看的项目都是创新型的、爆发性的新行业,因为传统行业的竞争已经白热化,利润率和增长空间是有限的,唯有创新型的技术和模式才会出现爆发性的增长,每年的销量才可能增长很多倍,才会引起风投的注意。

  他们的主要业务是为上升空间较强的企业提供财务顾问服务,并引进合适的投资机构或上市公司,在二者之间充当桥梁。他注意到,今年深圳不少风投投了很多有技术门槛的高新技术企业,比如工业机器人300024)、工业自动化等,并且投资的项目数量呈增长趋势。

  深圳是风投云集地之一。深圳市副市长艾学峰今年1月底公布的一组数据显示,深圳全市注册VC/PE(风投/私募股权投资)机构达1.8万家,机构数量和管理资金数额均占到全国的1/3

  创新让地方经济数字亮眼

  一系列数据也表明,创新正在拉动一些地方的经济质量型发展。仍以深圳为例:根据深圳统计局公布的数据,今年前三季度深圳全市生产总值13768.36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8.7%。在经济下行压力下,这个数字颇为亮眼。

  综合开发研究院(中国.深圳)常务副院长郭万达对本报记者表示,创新对于深圳经济的拉动非常明显,深圳依靠创新和研发,避免了经济的外延式扩张。目前,深圳固定资产投资占GDP的比重约24%,以前甚至低于20%,而全国平均水平是在40%50%之间。这表明深圳并不靠投资来拉动经济。

  他补充道,深圳在税收收入上的增长幅度也远远高于GDP的增幅,这说明深圳有很多好企业,这些企业创新和盈利能力强。相反,如果企业是粗放型经营,一味扩张,就交不了那么多税。

  创新能力耀眼的背后是大力度的研发投入。去年,深圳全社会研发投入占GDP比重的4.05%。今年上半年,这一数字进一步提升到4.08%,约是全国平均水平的2倍。

  王筱毅的企业是个鲜明的例子。他们公司早在1998年就开始生产经颅多普勒设备,但是由于产品竞争力不强,销量受限。意识到这一危机后,他自2006年开始加大了创新和研发的力度。最近几年,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的比例持续保持在20%以上。

  人才是中小创新型企业的难题

  不过,对于中小型的创新企业来说,如何吸引到优秀的人才正成为一个头疼的问题。

  在径卫视觉科技(上海)有限公司的负责人王波看来,对于他们这类研制科技含量较高产品的企业来说,缺人是个全国性的问题。

  他将高技能人才分为2个类别:一类是缺乏创业热情,偏向去那些品牌强、资本雄厚的企业就业。另一类是期望在薪水之外,还能获得股权之类的待遇,这类人才会倾向选择创业型企业。

  王波的企业主要研制智能汽车疲劳驾驶监控系统,在今年10月中旬参加了创新企业的盛宴全国双创周。目前,他们公司共40多位员工,其中技术人员的占比在一半以上。

  他告诉《第一财经日报》记者:具备10年以上工作经验的资深研发人员有六七位,核心团队较为稳定,我们是以公司的愿景和股权激励来吸引他们。

  稳定的核心技术团队也让他们在坚守五六年后,终于迎来了市场的爆发期。他预计,今年的销售额是去年的几倍。前两年,客户大多是出于好奇才来做测试,而今年很多人是来真正安装使用的。市场正在逐渐热起来。

  也有一些企业主认为,创新障碍在于研发思路没有赶上国际的同行,没有尽早让顶尖的专家参与研发。

  王筱毅正极力避免这一状况。11月初,他结束了在英国剑桥大学临床神经科学系的研讨交流,回到国内。他期望,能够和该学系的教授在脑血流相关新技术方面进行合作。

  而在此之前,他也和国外的一家生产测量血压设备的企业合作,共同开发出了一款新产品,用于测量脑部的脑血流储备能力。目前该领域尚处在起步阶段,我们正在抓紧做临床试验,并申请市场准入证。

 

文章来源: 一财网
 
分享到: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电话: 86-10-88828000 京ICP证 040089号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 京公网安备110108006329号 京网文[2011]0252-0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