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2016杭州众创空间超百家

发布时间: 2016-12-14 11:58:12 | 来源: 杭州网 | 责任编辑: 牛志鑫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在2014年夏季达沃斯论坛上,李克强总理提出这一口号。

  响应这一口号的,除了前赴后继奔赴创业大潮的“创客”,还有一个个众创空间在各地兴起。在杭州,据不完全统计就有上百家众创空间。开放的创业生态环境、实力雄厚的民间资本、科技信息等集聚的交汇系统……这些是不是就是杭州众创空间的生态基因?

  记者历时一个月,实地走访了数十家众创空间,与上百位创客一对一交流,试图描绘杭州众创空间的生长轨迹,并破译基因密码——

  1116日,在位于梦想小镇互联网村的19号楼的一楼,一间数百平方米的会议室,近百人参加“杭州市海大企业投融资对接会”,其中包括30多家投资机构、众创空间及孵化器和40余位相关投资人。

  第一位路演的企业方负责人叫张庚,80后,曾在阿里巴巴就职,自2012年底辞职创业后,他做过新媒体第三方开发运营服务。随着新媒体工具的不断变化,他也在寻求转型,如今的企业“微媒网络”创立于去年7月,定位是实现会务活动行业的互联网+,打造数字化会议的Saas服务平台。

  万众创业的故事,每一天都在杭州上演。特别是在一些众创空间、孵化器、产业园区的集聚区,几乎天天有路演、常常有论坛。一些是由政府部门发起的,也有一些是产业园区、孵化器、众创空间甚至于企业自己发起的。

  上演这些故事的人,正是一群被定义为创新代言人的“创客”。

  为什么如火如荼的创业热潮,兴起在杭州这样一座城?

  经由创客们的各种描述,可以总结出这么几点:杭州有创业者的“朝圣地”——阿里巴巴;杭州有一所毕业生创业率超过4%的高校——浙江大学;另外,杭州还有大量的民间资本和开放的创业生态环境。

  除了“阿里系”“浙大系”,杭州市众创空间联盟理事长邵明国分析,“海归系”“浙商系”的力量同样不能忽视,他说,行业内往往把这四大系列统称为“新四军”,他们是杭州创业创新活力的来源,为杭州打造“中国硅谷”输送了大量的人才和项目。

  众创空间给初创项目更多发展机会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20149月,夏季达沃斯论坛,李克强总理提出这一口号。

  响应这一口号的,除了前赴后继奔赴创业大潮的“创客”,还有一个个众创空间在各地兴起。

  在杭州,经认定的众创空间(包括市级、省级、国际级),共有75家。但在杭州市科委副主任寿伟义看来,在做“众创空间”这件事的,超过100家,甚至更多。

  帮实资本合伙人吴正珏,手下就管理着4家众创空间,其中“极客创业营”“创盒”“费米”已经拿到了认定资格,“创梦空间”虽然当下还没拿到认定,“但也快了”。

  由此不难推断,实际运作的众创空间,比认定名单上的更多。

  早在“众创空间”这一概念被提出之时,大家更熟悉的是“孵化器”的概念。“但当时,我们就有这一层考虑,孵化器应该有不同的形态。”寿伟义总结,“众创空间”这一提法来得刚刚好。

  杭州市众创空间联盟理事长邵明国也这样认为。在2015年之前,人们熟悉的创业创新载体,有孵化器、加速器、产业园。众创空间是孵化的前端,提供的是苗圃服务,它的出现,给了更多尚未成熟的项目发展空间和机会,这和“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提法高度吻合。

  “入驻众创空间里的项目,往往是从公司注册之前开始计算,一直到注册后的半年为止,也就是公司位于-1-0.5岁这一阶段。”邵明国说,如果这些项目发展顺利,后续便可以进入孵化器,甚至于加速器、产业园等。

  “这也就是为何,很多孵化器愿意创建众创空间的原因,这相当于把项目选拔这个环节提早了。”邵明国说。

  有机会“晋级”,也就意味着有可能“失败”。几乎所有的众创空间负责人都认可这一事实——入驻这些众创空间的项目,如果不能在一定时间内达到考核指标,就会面临被“清退”的尴尬。

  以浙江大学e-works创业实验室为例,如果项目入驻超过1年仍未达标,就会被“请出”空间。

  “被清退的项目仍是极少数,比例在3%以下。”浙江大学e-works创业实验室负责人吴有霞说,这些项目负责人大多会选择寻找下一个众创空间,继续孵化。

  集聚效应背后的无限可能

  20153月,“第七空间”众创空间在梦想小镇成立,叶凤的工作状态就此开始变化。

  她对那年的夏天印象深刻,七八月的梦想小镇,深夜依旧灯火通明,“有时候晚上11点、12点回家,一点都不觉得晚。”

  “这就是创业创新聚集的力量。”叶凤透露,在“第七空间”里,有一位从日本留学回来的创业者,在创业项目开发前期,靠着一顶帐篷,在办公室一睡就是两个月。

  叶凤和极客创业营的施清华、湾西加速器的王冠等,都是好朋友,因为都是众创空间的运营人,又同在梦想小镇工作,他们常常会约在一起吃饭,私下分享管理经验。

  “最近某位大咖到我们空间来考察了”“最近我们又有一个项目获得了融资”“我们空间的某个项目正在寻找研发人才,你们那有企业招聘的时候也帮忙留意着呗”“这个坑我们已经经历过了,你们就别踩了”……在他们看来,这些话题,显然比“吃什么”“去哪玩”更有趣。

  众创空间的集聚,在促进空间运营人员沟通交流的同时,也在促进不同空间项目的合作与交流。

  “大家一起做活动、交流什么的,太常见了!”叶凤举了一个例子,就拿“第七空间”的一个创业项目产品要开模,但考虑到开模成本高,最后借助了另一个众创空间的3D打印项目的技术,“大家都很省时省力!”

  类似的案例,在其他的众创空间里也很常见。“我们的空间里有一个项目,专门围绕红人经济的,今年年初,一次偶然的机会,我碰到极客创业营的施清华,就随口说了句,你需要网红资源么?结果恰巧,人家空间有一个直播项目,两者一拍即可。”湾西加速器运营负责人王冠说。

  在王冠看来,这样的交流是非常有效率的。“我们彼此都知道这个项目是靠谱的,也都坦诚相待,如此一来,企业与企业相互考察的‘时间成本’减少了,创业者也可以把更多的时间用在项目的实质推进上。”

  的确,对创客们来说,创业本身就是一场争分夺秒的战争。

  在杭州这片创业热土上,这样的集聚效应随处可见。

  20157月,杭州市众创空间联盟成立。成立仪式上,一份有关杭州众创空间的地图发布。地图上,数十个“红色地标”分布在钱塘江两岸。红色地标还在不断扩充中……

  一些区块红色地标密集,比如余杭梦想小镇、滨江创业大街、滨江海创基地、下城跨贸小镇等,创新创业的扎堆生长,正让这些集聚效应焕发出更多的可能。

  链接

  众创空间的“杭州路径”

  2015年年初,“众创空间”的概念被提出。

  20155月,杭州市发布了2015年第一批市级众创空间名单,其中包括迭代空间、浙江大学e-works创业实验室、贝壳社等17家单位。

  20157月,杭州市众创空间联盟成立。

  20159月,《杭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发展众创空间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实施意见》发布。

  201510月,杭州市发布了众创空间的认定和管理办法,规定申请认定市级众创空间需要具备的条件。

  201512月,杭州市发布2015年第二批市级众创空间名单,其中包括湾西加速器、乐创汇等28家单位。

  20165月,《杭州市小微企业创业创新基地城市示范创业品牌活动管理办法(试行)》发布。

  20167月,杭州市发布2016年第一批市级众创空间名单,其中包括星工场、网尚空间等30家单位为2016年杭州市第一批众创空间。

  201611月,杭州市科委发布了2015年第一批市级众创空间发展情况评价工作。17家中,有1家不合格,杭州市科委副主任寿伟义透露:“不合格原因,就是因为投资、融资方面的量比较少”。

 

 

文章来源: 杭州网
 
分享到: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电话: 86-10-88828000 京ICP证 040089号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 京公网安备110108006329号 京网文[2011]0252-0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