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地税局创新征管档案管理

发布时间: 2016-12-09 15:57:44 | 来源: 市地税局 | 责任编辑: 牛志鑫

    秦皇岛市市地税局按照省局专项改革任务部署,开拓思路、锐意进取,创新征管档案电子化采集管理模式,促进管理效能大幅提升,为进一步加工利用税收信息奠定了基础。

  一、聚焦试点任务,细化工作措施

  一是精心组织,扎实推进。该局高度重视税收征管档案采集系统专项试点工作,成立市局局长任组长的专项任务推进领导小组,统筹推进改革试点工作;先后4次召开联席会议,对软件开发前期准备、测试须知、意见反馈等相关事项进行协商部署。二是全面测试,持续改进。抽调10名业务骨干组成测试团队,集中测试包括电子影像采集、档案借阅、报表统计在内的21个功能模块,做到反复测试无死角,功能范围全覆盖。测试过程中,获得数据资料图片600余张,为发现并解决问题提供强有力的数据支撑,促使系统功能不断完善。三是超前谋划,精准部署。购置2台高性能专用服务器,确保软件安装、测试工作顺利进行;结合省、市局工作实际,依托软件功能测试反馈,进一步提出电子资料排序、档案名称定位、电子档案修改、纸质档案审批流程等15项软件功能和业务需求修改建议;严格按时间节点,完成事项梳理、办法拟定、设备调试、初始化等系统试运行前各项准备工作。四是专题培训,提质提效。与软件开发人员保持深度沟通,多次选派业务骨干参加省局需求编写;组织相关人员全面学习各级档案管理法规、文件,先后开展管理系统师资专题培训3场,培训70多人次;邀请省局有关人员实地指导软件的测试应用,同时到兄弟单位学习征管档案电子化管理先进经验,为成功试运行打下坚实基础。

  二、聚焦业务流程,优化系统功能

  一是对接税收征管规范。税收征管档案采集系统以实现《全国税收征管规范》规定的归档资料电子化采集管理为标准,将税收征管规范中地税系统涉及的547个工作事项全部纳入采集范围,其中,纳税人依申请的37个工作事项已实现与金税三期系统功能模块的互动链接,具备采集范围和采集模块动态调整功能,为提升系统应用预留出空间。

  二是对接工作责任落实。税收征管档案采集系统以厘清、落实相关工作岗位职责为出发点,在影像采集、影像管理、影像借阅、报表统计等权限的设定和应用中,做到既灵活配置又相互制约。对已采集的部分档案资料,其他岗位均可任意调用,避免重复采集;同时,按岗位、分事项限定必采资料、可查内容等,确保有序开展。

  三是对接业务实践需要。税收征管档案采集系统按照纳税人识别号,区分税务事项类别自动归集征管资料,实现已采集电子档案资料的跨岗位、跨地区重复使用和查询,为涉税事项全省以至全国通办奠定了基础。通过设定归档期限,系统自动对已采集的影像资料按纳税人归档,并可以根据纳税人识别号、纳税人名称、采集人员、采集时间、资料类别等条件进行综合查询或一户式查询统计,为分析评价不同岗位、人员的工作状况提供了客观依据。

  三、聚焦工作实际,规范实物管理

  一是确立归档原则。以具体涉税事项采集的资料包作为资料管理的基本单位,对照《全国税收征管规范》,对资料包内容进行固定统一。在日常税收事务中,形成与纸质资料对应的电子资料,利用计算机同时进行管理。

  二是明确归档流程。根据电子流程再造后的运作模式,各个环节实现复用的资料不再进行分局内部和分局之间的资料横向流动,而是以“包”为基本单位,由首先归档采集的单位整理后,向档案管理部门同步移交纸质资料和电子资料,日常查询使用以电子资料为主。

  三是规范管理环节。将纸质档案管理的全过程细化为“库房管理、借出管理、拆封管理、归还管理”等多个环节,按工作事件的责任程度不同,分别规定交接的时限和要求。在审核过程中电子资料服从纸质资料,实行“谁接收谁审核”的原则,确保管理全过程紧密衔接、有序开展。

  税收征管档案采集系统试运行以来,实现了“一规范、两强化、两降低”,受到纳税人和税务人的一致欢迎。一是规范了征管档案资料。纳税人所有征管资料扫描进入电子档案系统,减少了人为遗失、资料不齐全、不完整现象。二是强化了税收执法监督。电子档案不易丢失和损坏,不能随意修改,促使税收监督不断增强。三是强化了税收风险管理。管理人员可以随时运用电子档案系统,查询纳税人涉税资料报备情况,开展税款征收情况分析,便于及时进行税收风险应对。

四是降低了办税成本。通过电子化采集、归档,只需在首次办理环节扫描相应资料,其他环节均可实时共享,避免资料重复报送,减轻了纳税人负担。

五是降低了征管成本。实现征管信息跨岗位、跨区域查询和使用,减少不必要的资料传递和归档,节约了时间和成本。

文章来源: 市地税局
 
分享到: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电话: 86-10-88828000 京ICP证 040089号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 京公网安备110108006329号 京网文[2011]0252-0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