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森林旅游:游好更要管好

发布时间: 2016-11-17 10:10:02 | 来源: 人民日报 | 责任编辑: 牛志鑫

  森林旅游近年来凭借“亲近自然”的优势,赢得游客青睐。林业部门先后建立了一批森林公园、湿地公园、野生动物园、自然保护区、沙漠公园。以湖南张家界、浙江千岛湖、四川九寨沟等为代表的森林旅游胜地享誉海内外,并成为推动区域旅游和经济发展的龙头。

  “雨林按摩”舒适惬意

  盛夏酷暑,“一蟹走田涯”网友走进西双版纳望天树景区,“徒步其中,就像做了一场‘雨林按摩’。明媚的阳光透过树叶照在身上,高浓度的负氧离子带来丝丝清凉,让皮肤感受这份舒适惬意,身心得以放松。”

  在北京碧山国际旅行社有限公司首席执行官张玫看来,游客钟爱森林旅游,是因为森林中有“新鲜空气、有意思的动植物、当地村民的生活方式和以山货为主的餐食”。

  然而,森林旅游不等同于到原始森林里徒步或探险。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旅游管理系教授张玉钧对本报表示,面向森林开展的生态旅游,实现了森林文化功能,森林文化首先体现在它具有独特的美学特性。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旅游规划系主任唐承财表示,近年来,中国森林旅游正在由粗放的森林观光向精细化的科普教育、休闲运动、养生康体、生态度假等多元化业态体系发展,例如森林马拉松、徒步穿越、极限运动、森林生态露营地等。

  对于森林旅游,游客选择各不相同。“一蟹走田涯”喜欢摄影,希望在旅途中分配更多时间来拍摄,所以他喜欢自由行。游客陆森则选择跟随导游进入海南呀诺达雨林,“导游会提醒游客不要随意触摸植物,尤其是手上有伤口的情况下更要注意。”

  生态扶贫一举多得

  国家林业局副局长张永利在“2016中国森林旅游节”上透露,2015年,中国森林旅游游客量超过10.5亿人次,创造社会综合产值达7800亿元。

  中国如此庞大的森林资源,怎样利用才合理?怎样开发才能可持续?“美国的三文鱼河是一条著名的漂流线路。河上有多家服务商,都接受政府管理并严格执行环保措施。”张玫介绍,每一位游客来漂流,都会接受户外培训,比如篝火的余灰需要打包带走。每年六、七、八月,有上万人在这条河里漂流,但森林和河流都保持得像没人来过一样。

  “以美国缅因州阿卡迪亚国家公园为例,它周边几个小镇的综合配套服务设施,可以对访客人流进行有效承接、主动疏导。在阿卡迪亚,森林景区是外来游客与大自然亲密互动的通道,也拉动了当地居民的就业与增收。”中景旅游管理(北京)有限公司办公室主任罗迪说。

  在唐承财看来,如何运用资金是关键。他表示,一方面,国家应针对森林资源保护出台投融资政策,依靠行政与国有银行的力量,提供低息或无息贷款、财政专项保护资金,解决森林资源保护的资金缺乏问题。另一方面,在建立科学合理旅游开发的前提下,吸引社会资本参与森林旅游开发,明确森林旅游必须坚持生态保护优先的原则,利用相互优势合作共赢开发森林旅游。

  值得注意的是,森林旅游对于生态扶贫也有突出贡献。它具有就业门槛低、辐射带动面宽等优势,通过发展森林旅游,周边百姓“不离乡、不离土”,就能得到合适的工作。

  以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的海螺沟国家冰川森林公园为例,去年,公园共接待游客125.98万人次,实现森林旅游综合收入12.47亿元。在森林旅游的带动下,周边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至7654.1元,森林旅游成为带动当地群众增收致富的支柱产业。

  景区管理还需加强

  在发展过程中,森林旅游也遇到多种问题。罗迪在接受本报采访时直言:“我所接触的森林景区在规划设计时,往往刻意添加太多‘人工造景’的痕迹,而没有依托当地植被品种和林地风貌‘顺势取景’。森林作为景区,其实完全具备‘一步一景’的潜质。”

  张玫则指出森林旅游基础设施存在的问题:很多国家公园里都没有徒步线路标示,也没有野营设施和管理措施,这导致它们只能提供一日游。“要延长游客停留时间,就得投入很多资金去盖酒店。可一旦投入巨大,投资商就要追求游客人数,反而导致游客森林游体验差,形成一个恶性循环。”

  在罗迪看来,国内森林景区普遍处于“属地保护有余、旅游服务断档”的阶段,不过吉林长白山的设计和管理做得较好。长白山景区利用“森林+生态+文化”的叠加效应,配以周边交通系统和景区内部“住宿餐饮+休闲度假”业态的升级,全面激发了森林景区主导的旅游消费产业。

  “景区设计管理方需要重视,如何‘润物细无声’地帮助游客近距离体验大自然。”罗迪说,阿卡迪亚国家公园内景区路线的规划设计,便充分考虑到了森林植被、内部湖泊、高山峻岭、贝壳沙滩、海角峡湾、大西洋海岸线以及浅海海生动物等各类原始生态资源保护与体验式展示。

  针对目前中国森林旅游处于起步阶段及发展缓慢的情况,唐承财提出了两点建议:聘请高水平规划团队,全面指导森林旅游开发与管理;摸清区域旅游市场需求,策划开发差异化的森林旅游产品体系。

文章来源: 人民日报
 
分享到: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电话: 86-10-88828000 京ICP证 040089号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 京公网安备110108006329号 京网文[2011]0252-085号